读音:Niēgǔ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,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 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鄂尔古岱”。
读音:sān miáo【源】 ①黄帝之孙颛顼之后(60,62)。②系自姜姓。炎帝之后,舜时迁至今甘肃敦煌一带,为三苗侯国,因氏(12,21,60)。参见允姓。【变】 亦作〔三鱙〕,见《路史·国名记》(
读音:gōng yuè周有公阅休。(见《庄子·则阳》)
读音:Xù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新元史》收载,其注称: “元有勖实带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xì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12,60)。【望】 齐郡(17,418)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(362)、四川(59)、台湾台北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江西之永修、山西之忻
读音:Liǔ柳姓主要是以采邑为姓氏,源于展姓。春秋时鲁国展禽,食采于柳下(今河南濮阳城东),其子孙后代遂以邑名为氏,称为柳姓。柳姓最早繁衍于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一带。鲁国为楚所灭后,柳姓有入居
读音:Xiūjiā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乌拉玛(180,260)。【变】 ①后改为修氏(180)。②亦作林佳(63)。
读音:hán xìn韩王信之后有韩信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读音:dà jì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郑穆公之子,有二子孔,大子孔,谓之大季氏,即公子志之后(12,21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姬姓。郑穆公之子有二:子孔,
读音:shī tú【综】 西汉时周勃击燕,得卢绾之御史大夫施屠浑都。施屠,姓也(7,21,24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《姓氏考略》亦收,其注云:“汉有施屠浑都,为燕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