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Yóu

游姓来源主要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出自姬姓。春秋时期,周厉王姬胡的儿子姬友,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郑,建立郑国。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之子偃,字子游,他的孙子游皈以祖父之字命姓,后世子孙皆以游为姓氏。

游姓发祥地在河南境内,唐代南迁至江西、福建一带。其后有渡海赴台者,进而远迁东南亚、欧美地区。如今游姓在全国分布较广,尤以贵州、四川、湖北、台湾等省为多。

游姓历史人物有游吉,春秋郑国正卿,即太叔。相貌俊美而举止文雅,熟悉历史典故,继子产执政。游酢,北宋学者、哲学家。他拜理学大家程颐为师,刻苦读书,学识渊博,是“程门四大弟子”之一。元封年间中进士,再为太学博士。他与杨时初次拜见程颐时,程颐闭目而坐,二人站在门外而不肯离去。等程颐发觉时,门外已积雪三尺。“程门立雪”的典故即由此而来。游酢的主要成就,还在学术方面,他所著的《易说》《中庸义》《论语孟子杂解》等书,尤受学者的推崇。游寿,愤恨清廷腐败,立志革命,素为孙中山所赏识。宣统三年广州起义时,随黄兴攻两广督署牺牲,年仅17岁,葬于广州黄花岗,为七十二烈士之一。

游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零一位。


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公子偃,字子游,其后以王父字为氏(6,7,11,15,17)。②台湾土著姓(65)。【望】 冯翊、广平(17,21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64%。尤以贵州、四川、湖北等省多此姓,3省游姓约占全国汉族游姓人口53%,【人】 游皈,春秋时郑大夫(17,21)。【它】 ①台湾游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使用日本姓游佐。1945年,台湾光复后,奉令恢复原姓(65)。②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台湾土著曾有使用安川、西田等日本姓者,在1945年,台湾光复后,奉令重新改姓游(65)。


现行较当见姓氏。今北京、上海、内蒙古之乌海、山东之平邑、山西之太原、湖北之监利、江西之金溪及峡江、浙江之椒江、广东之新会、广西之田林、云南之河口及陇川、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高山族、布依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其注云: “姬姓,郑穆公之子公子偃字子游,其后以王父字为氏。”

春秋时郑有游吉,即子太叔,正卿; 北魏有游雅,广平人,东雍州刺史; 前赵有游子远; 宋代有游九言; 明代有游居敬,云南巡府; 清代有游士凤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薄以魯普

    读音:Bóyǐlǔpǔ彝族姓氏。薄以鲁,老虎; 薄以鲁普,即虎氏族。可知: 本为氏族名,或以代姓。后改为单姓“张”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彝族》。

  • 读音:guān【音】 冠氏有二音,起源各异,世分两姓(16,63)。参见冠(Guàn)姓。【源】相传古贤者贤冠子之后有冠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11,12,15)。吴(今江浙地区)人之姓。见《姓苑》(2

  • 读音:Jiǎn【源】《吕氏春秋》云: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,而卫取茧氏,是姓有茧氏,邑以人姓为名(60,62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临汾、云南之通海等地有分布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引 《姓氏

  • 读音:shí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【布】 江苏铜山拾屯(62)、台湾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云南之泸水、安徽之霍山、山东之平邑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傈

  • 賈季

    读音:Jiǎjì【源】 春秋时晋侯灭贾,以封季佗射姑,称贾季,后因以为氏,见《姓苑》(17,62,63)。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姓苑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以祖辈名号为姓氏。源於狐姓。春秋时晋侯灭

  • 读音:yé【音】荼氏有三音,Tú、Shū(22)、Yé(80)。参见荼(Yé)。 【源】①殷时旧姓,见《潜夫论》(60,63)。或即屠氏所改(91)。②春秋时齐公子荼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③

  • 读音:Máo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“髦”云:“《史记》子姓分封有北殷氏。(索隐): ‘《世本》作髦氏,子姓’。一作 ‘旄’,古字通。”

  • 读音:mì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21)。古帝燧人氏之臣知命之后,以名为氏(60,62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(91)、江苏武进(314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四川之成都、山西之

  • 塔坦

    读音:Tǎtǎn【源】 ①元时蒙古人姓(23,24)。②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长白山(23,63,180,260)。源出元时蒙古人姓(23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元代为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据

  • 柳佳

    读音:Liǔjiā【综】 清正红旗满洲闲散明保之妻为柳佳氏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