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xī

【源】 ①伏羲氏之后有羲氏(7,8,21)。②羲和为尧时掌天地之官,子孙氏焉(6,12,62)。又,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,敬授人时,传重黎之后,羲氏、和氏,世掌天地四时之官。重即羲,黎即和,虽别为氏族,而出自重黎,见《尚书·尧典》(21)。一说,尧臣羲仲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9,11,17)。【变】 亦作牺(7)。【望】 平阳(17,418)。【布】 四川成都(91),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羲叔,上古尧臣,为治南方之官(21)。羲士暄,隋末县令,见张澍《姓氏五书注》(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云: “羲和,尧掌天地之官,子孙氏焉。”以名为氏。②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风俗通》云:“尧臣羲仲之后。” 《尚书·尧典》有羲仲,“尧命宅嵎夷,曰暘谷,寅宾出日,平秩东作,为治东方之官。”③《姓氏词典》注引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云: “太昊伏羲氏之后为氏。”则此当以祖辈名号为氏。系出风姓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薛亦

    读音:Xuēyì【源】薛亦,亦译为〔雪泥〕、复数为雪你惕。蒙古尼鲁温部一支(397)。当以部为氏。 【人】哈八儿秃,薛亦氏,从千户脱伦伐宋,殁于阵。子察罕,从平宋,授管军总把,累迁左翼屯田万户府副万户

  • 庚桑

    读音:Gēngsāng【源】 老子弟子庚桑楚之后(21,60,62)。【变】 《史记》作〔亢桑〕,而《列子》作〔亢仓〕(11,17)。【望】 楚郡(17,60,418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

  • 读音:nán【源】 ①夏禹之后有南氏,见《史记》(60,62)。②商王盘庚妃姜氏生子名南赤龙,曾孙南仲为周宣王时大夫,其后以南为氏(7,12,17,60)。③古有南国,以二臣争权而亡,见《周书》。以国

  • 和速嘉

    读音:hé sù jiā【源】 ①金时女真人姓(54,71)。和速嘉系女真部落名,以部为氏(397)。②金贞裕三年,赐覩令狐为和速嘉氏(21,54,71)。【望】 广平(60,71)。【变】 ①亦作〔

  • 嵬恧

    读音:Wéinǜ【综】 西夏人姓(31)。一作〔嵬〕(95)。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威纽〕(24)。

  • 读音:wèi【源】 北魏时改渴烛浑(一作烛浑)氏为味氏(17,27,60,86)。【布】 上海(91)、台湾南投、台北、台中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罕见姓氏。《汉语大字典》 收载; 其注引

  • 读音:Zhōng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春秋时宋桓公曾孙伯宗仕晋,生州犁,入楚,食采于钟离(故城在今安徽凤阳东北20里),因氏(6,12,17)。②春秋时楚郧公钟仪之先仕楚,以所食邑为氏,楚大夫钟建乃其后

  • 贺屯

    读音:hè tún与“贺吐”同。

  • 茄巴

    读音:Jiābā【综】 夏尔巴人姓。世居西藏聂拉木樟木口岸和定结陈塘区(435)。

  • 读音:Ŏu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新五代史》 收载,其注称: “五代时有呕里僧。”未详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