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舒穆禄

舒穆禄

读音:Shūmùlù

【源】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凡四十二派,出库尔喀、朱舍里、吉阳、哈尔敏、沾、雅尔湖、叶赫、浑春杜麻湖村、爱新和罗、黑龙江、沾河、吉阳麻路河、虎尔哈、乌喇、伊兰费尔塔哈、石霸尔台、瑚普察、绥分、呼兰、讷殷江、精奇里、哲林、吉林乌喇、山岔、英额、辉发、佛阿拉、山秦、哈达、榆树沟、讷络、松花江、长白山、额哲库、浑秦布喇、松阿里海兰、拉门穆瑚、羊羔屯、舒穆、沈阳、殷达浑、萨尔碧图等地(23,63),舒穆禄,木金时石抹氏,亦译为舒穆噜,以姓为氏。居三姓城(今黑龙江依兰)之族为赫哲族先民(185)。②清驻防新疆伊犁锡伯部有此姓。【变】 ①后改为徐、舒、米、宿、郑、萧、万等氏(180)。②锡伯族舒穆禄氏汉姓为涂、郑等氏。③亦作〔舒穆鲁〕(61,186,259,260)、〔舒木鲁〕、〔苏木录〕、〔孙木恩〕(187)。④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苏穆鲁氏(256),镶蓝旗汉军闲散张继勋之妻为苏木鲁氏(260),〔苏穆鲁〕、〔苏木鲁〕等似均为舒穆禄之异译。【布】 新疆巩留有此姓。【人】 舒穆鲁舒保,清满洲正黄旗人,由护军累攉军参领(72)。舒穆禄佛伦,清满洲正白旗人,康熙中累攉户部尚书,后官文渊阁大学士(61)。


少数民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或为 “舒穆噜” 之别译。“舒穆噜” 则为“舒噜” 氏之分族,舒噜乃回鹘族诺苏之后。“ (辽) 太祖后族。” ②或为金代女真族姓氏。金人译作 “石抹”,或为 “述律”。③女真之石抹氏,至清则融为满族。清人译作 “舒穆禄”,散处库尔喀、浑春、珠舍哩等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后或改为单姓舒、徐、米、宿、郑、萧、肖、万等。见《满族姓氏录》。

清有正黄旗都统楞额礼,姓此姓; 清初重臣扬古利,姓舒穆禄氏,系金代女真石抹氏之后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胥餘

    读音:Xūyú【综】 《庄子·大宗师》有胥馀纪他(21,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《庄子》 有胥馀纪他。” (按: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引 《庄子·大宗师

  • 读音:Jìng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昌黎、福建之宁德、广东之吴川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据《新唐书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唐代有净土。

  • 奇哩婁

    读音:Qílīlǚ元代蒙古族姓氏,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译作“曲吕律”。

  • 倀

    读音:Chā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湖北黄梅有此姓(36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Xié/Shye,Sye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9,11,62)。疑即��氏。【变】 亦作〔携〕(9)。

  • 佛肸

    读音:Bìxī/Pihsi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

  • 读音:Kǎn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、山东之平度、山西之忻州、新疆之塔城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谱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Sì/Syh,Sz,Shih,Ssu【源】 似本字。为姒姓所改。又,北魏时渴侯氏改为佀(21)。【布】 河北石家庄(9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佀钟,明时郓城人,成化进士,历官御史巡盐两淮

  • 蒲囿

    读音:Púyòu【源】羌虏复姓(9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解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布更

    读音:Bùgēng珞巴族姓氏,出自苏龙部落。本母系之氏族名,其图腾为鸡蛋。或以氏族名代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