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Miáo

苗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出自苗父之后。据传说,上古有神医苗父,其后代遂以苗为姓氏。二是出自百济民族。汉唐时期,朝鲜半岛的百济民族中有苗氏一姓。三是以采邑为姓氏,源于芈姓。始祖为楚大夫伯棼,伯棼因罪被杀,他的儿子贲皇逃亡到晋国,受到晋国君主的礼遇,食采于苗地(在今河南济源西南),后代因以采邑为姓,遂成苗氏。

苗姓发源地主要在今河南济源西部,三家分晋后,苗姓在今山西、河北等地落籍。战国后期,苗姓或北徙今山西长治,或东迁今山东定陶一带。两汉时苗姓落籍于今山东东阿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苗姓南迁于今浙江金华一带。唐中后期,有苗姓迁居今甘肃、宁夏一带。两宋时期,苗姓人在今南方省份,如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南、江西等地定居者很多。明初,山西苗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甘肃、江苏、陕西等地。明中叶以后,苗姓有渡海赴台湾者。清中叶以后,苗姓入迁东三省。如今,苗姓尤以山东、甘肃、河南等省为多。

苗姓历史人物有苗晋卿,唐宰相。晋卿好学,中进士。工文善诗,王维谓其“时人以为鲍参军、谢吏部为更生云”。苗再成,南宋名宦,抗元三杰之一。慷慨有大志,德祐元年(1275年)守真州,与文天祥定计抗元。元军猛攻,誓曰:“我苗再成,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!”城陷而落入敌兵之手,英勇不屈而死。

苗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五十三位。


【源】 ①系自芈姓。春秋时楚若敖之裔、楚大夫棼以罪诛,其子贲皇奔晋,食采于苗(故城在今河南济源西),其后以邑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9,12,17)。②相传上古医曰苗父,苗姓当始于此,见张澍《姓氏五书注》(1)。③百济(朝鲜古国)大姓有苗氏(9,11,17)。④清满洲人姓。世居沈阳(23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⑤拉祜族黑苦聪人阿沙普氏,汉姓为苗(134)。⑥彝(130)、畲(172)、蒙古、维吾尔(344)、东乡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东阳(17,60,418),上党、济阴(21)。【布】分布很广、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7%。尤以山东、甘肃、河南等省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苗姓人口52%。【人】苗浦,汉时长水校尉(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江西之崇仁,湖南之芷江,云南之泸水、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蒙族、彝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郑樵注云: “芈姓。楚大夫伯棼之后。伯棼以罪诛,其子贲皇奔晋,晋人与之苗,因以为氏。望出东阳。”苗,即苗亭,在今河南济源县西。

汉代有苗光; 唐代有苗晋卿,壶关人,中书舍人; 明代有苗衷,凤阳定远人,兵部尚书; 清代有苗夔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高丘

    读音:gāo qiū【源】 高丘,地名,居于高丘者因以为氏(60,62)。【变】 一作〔高邱〕(17)。【人】 高丘子,商时人,见《三一经》(17,62)。高丘词,唐时人,著有《高丘词集类略》三十卷(

  • 读音:Xuà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五方元音》 收载。未详其源。

  • 克因

    读音:Kèyīn达斡尔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达斡尔族》援引 《黑龙江志稿》 收载,或作“克音”、“何因”。后改姓“秦”、“何”、“贺”。秦,乃 “克音” 促读谐以汉姓“秦”而得; “何”

  • 读音:Jué【综】 宋刘敞有《弡仲医铭》。弡音掘,敞误释为张字,见《东观余论》(60,63)。一说,弡亦作张,为张之古字,见《字汇补》(80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《姓氏考略》亦

  • 读音:Shù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 《太平图话姓氏综》 注云: “系豎姓分族。”

  • 王孫

    读音:Wángsūn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出自周王之孙,仕诸侯者,吴有王孙雒,齐有王孙挥,皆别为王孙氏(7,60,62)。②周大夫王孙满之后。满为周顷王之孙(12,60,62)。③春秋时楚平王之孙,有王

  • 读音:Xí【源】 秦汉时湘,川一带賨人(今土家族之先民)七姓有袭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2)。【望】 蜀郡(17,418)。【布】 山西绛县(324)、河北乐亭(334)、山东新泰(359)、安徽淮南

  • 塔塔

    读音:Tǎtǎ【综】 元时人姓。或系塔塔儿氏之异译。咬住,塔塔氏,元泰定二年任南台御史,见《至正金陵新志》(399)。

  • 煌古台

    读音:Huánggǔtái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归化城(即今乌兰浩特)、土默特及喀剌沁地方,乃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读音:shí姓也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