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Máo

茅姓,一是以国名为姓氏,源于姬姓。周公第三子茅叔封于茅,并建立茅国,后茅国灭亡,公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。二是以先祖名字为姓氏,春秋时期有邾国大夫茅夷,其后代遂以其名为姓,即茅姓。

茅姓出自姬姓,发源地在今天的山东金乡西南,后来在陈留、晋陵发展成望族。今江苏、浙江、山东、福建等地,均有茅氏分布。

茅姓历史人物有茅焦,战国秦臣。秦王政以事迁太后于雍(陕西凤翔),下令有敢谏者死,茅焦冒死入谏,认为秦正进行统一天下的大业,此举会使各诸侯背离疏远秦国。于是秦王迎还太后,拜茅焦为上卿。茅坤,明文学家、藏书家。嘉靖十七年进士。提倡学习唐宋古文,反对“文必秦汉”的观点。曾编选《唐宋八大家文抄》,影响较大。茅鸿儒,又名兆儒,清画家,浙江钱塘人。工于诗词,喜欢游山玩水,画山水花鸟,有文人气。有《东篱草堂诗钞》。茅以升,中国著名桥梁专家、教育学家。主持修建了中国首座跨度较大的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、南京长江大桥。

茅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一百一十九位。


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周公第三子茅叔封于茅(故城在今山东金乡西北之茅乡),子孙以国为氏(7,11,12,17,60)。②周时戎之别族有茅戎(亦称贸戎)(21)。族人分布于今山西平陆境,有以茅为姓者。③满、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(344)。【望】东海(17,21,418),陈留、晋陵(7,21,60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茅夷鸿,春秋时邾大夫(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上海之松江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平邑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内蒙古之乌海,湖北之武昌,江西之崇仁,广西之田林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世本》 云: “周公第二子茅叔封於茅,子孙以国为氏。” 郑樵亦云: “周公之后也。济州金乡是其地,子孙以国为氏。” 此当系出姬姓。②或出自古代戎国,故地在今山东之曹县东南。

春秋郑大夫有茅地、茅夷鸿; 秦代有博士茅焦,上书说始皇; 《神仙传》有茅盈,又有茅氏兄弟三人,隐句曲山,成仙去,未知其为茅国之裔或别有茅邑也。望出陈留、晋陵。

又,汉代有茅容; 宋代有茅湘,丹徒人,兵部侍郎; 明代有茅坤,归安人; 当代有茅以升,桥梁建筑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Rì【源】 ①天子有日官,诸侯有日御,见《左传》(60,62)。皆执掌推算岁时节候次序之官(60,91)。卜筮占候时日,通谓之日者,见《史记·日者传》注,日姓当本此(60,62)。 ②台湾土著姓

  • 读音:shū尚书,宫名,以宫为氏。(见《姓解》)书永琇,郁林人,天顺间瓯宁县主簿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
  • 读音:Huán【源】 黄帝之子25人,得姓者14人共12姓:姬、酉、祁、己、滕、箴、任、拘、釐、嬛、姞、衣等(5)。【变】 亦作儇(5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 收载: 《中国姓氏大

  • 彤城

    读音:tóng chéng【源】 系自姒姓。夏禹之后分封,以国为姓有彤城氏(11,17,21,60)。【变】 一作肜城(62),亦作〔彤成〕(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

  • 兀良

    读音:Wùliáng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。其据《元史》 注云: “蒙古族姓。元有兀良合台、兀良阿术。” 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qiàn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 【变】一作茜(91)。 【布】北京、四川成都、辽宁沈阳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辽宁之沈阳、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。《中文大

  • 读音:Shǔ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若姆

    读音:Ruòmǔ门巴族姓氏。为历史上父系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门巴族》收载,未得其详。

  • 句井

    读音:Gōujǐng【综】 春秋时孔子弟子有句井疆,卫人(15,21)。一说,句井疆姓句,名井疆(7,17)。亦作〔钩井〕(19,21)。

  • 读音:jiā春秋有夹氏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