萮
【源】 见《玉堂字汇》(63)。
【源】 见《玉堂字汇》(63)。
读音:shù黄帝臣有竖亥。(见《淮南子》)罕见姓氏。 当为 “䜿(《姓氏考略》)、“豎”(《汉语大字典》)、“竪”(《姓氏词典》)之简化,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收载,其引 《淮南子
读音:qiān【综】 汉时有将军搴杨(15,21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辞海》收载,“汉代有搴扬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Wūyǒngnà鄂伦春族姓氏。出自白依尔哈拉,原为分开之意,为避免争斗而分族。遂以“乌永那”为氏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鄂伦春族》。
读音:Chōng充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官职为姓氏,为周官充人之后。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为春秋时齐国大夫充闾的后代。充姓历史人物有秦代燕人充尚,善于祈祷占卜巫事。入汉以后被传为仙人。充姓
读音:Kāngsàsǎng【源】 藏族姓。青海果洛地区四大房名之一(249)。
读音:róng xū【源】 商时仲衍之后戎胥轩,娶郦山女,后有戎胥氏,见《世本》(17)及《路史》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路史》注云: “商仲衍之后戎胥轩,娶郦山
读音:Mùwèntǎdǎi【源】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木温塔歹氏(13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穆尔温塔岱〕(24)。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 收戴;
读音:Hēlí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宋史》 收载,“宋有喝邻半祝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Tì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)。【布】 北京、上海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惕龙,明时福建龙溪(今并入海澄)人,正德中任广东泷水县(故城在今罗定)知县(15,2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
读音:Xiāo【源】帝鸿次子白民降居于夷,为销氏(17,60,62)。 【望】安西(17,418)。 【布】山东新泰(359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台北、彰化(64,68,261)、贵州赤水(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