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Qiú

裘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官名为姓氏。相传周朝有官名为裘官,负责制皮,后代以官名为姓氏。二是本仇氏,为避难改为裘氏。三是以采邑为姓氏。春秋时卫国有大夫被分封在裘邑,其后人用裘为姓。

裘氏是较常见姓氏,当今尤以浙江、江苏为多。

裘姓历史人物有裘万顷,宋朝著名诗人,为人正直,淡于名利。其诗清婉有情致。

裘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一百七十一位。


【源】 ①官有世功,若韦氏、裘氏、冶氏之类,以官为氏(60,62)。《考工记》云:攻皮之工凡五,其一曰裘氏,主制裘者也(60)。②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裘(故城在今河南东北),后以邑为氏(6,21,60)。一说,卫献公以裘氏之邑赐大夫柳庄,柳庄为郑国人,因氏(6,7)。③本仇氏,因避仇改为裘氏(6,11,17)。一说,求氏,因事改为裘氏(12,21,62)。【望】 渤海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%。尤以浙江、江苏等省多此姓,二省裘姓约占全国汉族裘姓人口61%。【人】 裘仲友,汉时人(15,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 今北京,上海之松江,河北之景县,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运城,江西之崇仁,福建之清流等地均有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卫大夫食采於裘,因氏焉。”此以邑为氏。②又云: “本求氏,改为裘。望出勃海、虢略。” ③ 《广韵》 注云:“本仇氏,避雠改裘。” ④ 《姓氏考略》 据《周礼·贾公彦疏》 注云: “官有世功,若韦氏、裘氏、冶氏之类,以官为氏。”

唐代有裘甫; 宋代有裘万顷,新建人; 元代有裘廷举,会稽人; 清代有裘尊生,钱塘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Fēng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苑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Fà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湖南之益阳,山西之长治、临汾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苑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疑乃“三饭”氏所改。)

  • 佘佴

    读音:Shé’nàn《姓氏词典》引曹玉林、鄂木尔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《百家姓》有“商牟佘佴,伯赏南宫”句,句中虽有复姓南宫氏,一般多以商、牟、佘、佴以及伯、赏为单姓。)

  • 读音:Gāi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; 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吴札庫

    读音:Wúzhākù《姓氏词典》收载,其据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注云: “满族姓。清乾隆时正定镇总兵明泰,姓此氏。”

  • 子旗

    读音:zǐ qí【源】 ①系自姜姓,春秋时齐惠公曾孙栾施,字子旗,其后为氏(6,7,12,17,60)。②春秋时郑国七穆丰施,字子旗,其后或以为氏(17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

  • 木加

    读音:Mùjiā【综】 景颇族姓。属载瓦支系,汉姓为明,居云南陇川邦瓦寨(168)。

  • 弥姐

    读音:mí jiě后秦元魏时西羌多此姓。后秦冠军大将军弥姐婆触;辽东弥姐要地;立节将军弥姐威;后魏末都督弥姐元进,夏州酋望也。唐领军延州刺史弥姐长通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

  • 读音:diāo【源】 春秋时齐人貂勃之后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9,12,15,17)。【望】 安平(418)。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初见于《姓苑》。《姓氏考略》转引 《风俗通

  • 吐奚

    读音:tǔ xī【综】 北魏时改代北姓吐奚氏为古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27,60)。一作〔吐古〕(27)。【人】 吐奚华,代人,北魏时司徒,赐姓古名弼(6,12,27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