闾丘
读音:Lǘqiū
闾丘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地名为姓。春秋时,邾国(在今山东邹县境内)有地名闾丘邑,当地人遂以邑名为姓。二是源自齐国大夫闾丘婴之后。
闾丘姓早期活动于山东一带,如今北京、上海等地有少量分布。
闾丘姓历史人物有北宋人闾丘孝终,为当时名人推重,苏轼曾说:“苏州有二丘,不到虎丘,则到闾丘。”
闾丘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三十八位。
邾国闾丘氏食邑于此,故以命氏。(见《尚友录》)
齐闾丘婴之后。(见《世本》)
▲<唐>闾丘方远,宿松人,道士。<宋>闾丘昕,丽水人,监察御史。
闾丘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地名为姓。春秋时,邾国(在今山东邹县境内)有地名闾丘邑,当地人遂以邑名为姓。二是源自齐国大夫闾丘婴之后。
闾丘姓早期活动于山东一带,如今北京、上海等地有少量分布。
闾丘姓历史人物有北宋人闾丘孝终,为当时名人推重,苏轼曾说:“苏州有二丘,不到虎丘,则到闾丘。”
闾丘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三十八位。
邾国闾丘氏食邑于此,故以命氏。(见《尚友录》)
齐闾丘婴之后。(见《世本》)
▲<唐>闾丘方远,宿松人,道士。<宋>闾丘昕,丽水人,监察御史。
读音:Éluó【源】 西夏人姓(23)。【人】 讹罗绍先,西夏时殿前太尉(24,31)。
读音:Dáshímì元代蒙古族姓氏,本为部落名,以部为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元代著名诗人“萨都拉·达实密氏”或谓“萨都刺,先世为西域回回族答失蛮”。则达实密一作“答失蛮”,其先为西
读音:Bóshuò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凡四派,出鄂尔多斯、喀喇沁、科尔沁、土墨特(亦作土默特)等地(23,63,260)。【变】清正黄旗满洲主事索伦之妻为博什氏(260),〔博什〕似即博硕之异译。清
读音:Shèyán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费雅郎阿(23,63,180,260)。
读音:Chénzhōu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63)。 【望】 河南(63)。
读音:Āi【综】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台湾台南有此姓(68,26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yì qí jīn高车十二姓,有异奇斤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读音:chì wū赤乌氏之先,出自周宗。(见《穆天子传》)
读音:Hǎnchǔ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长白山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①后改为张、李(180)。 ②一作〔韩楚〕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长白山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
读音:pò luò hàn【源】 ①破落汗,地名。据《唐书·地理志》载,吐俱麒川傍水行,经破落汗山贺悦泉,百三十一里至步越多山(27)。故系以地为氏。②汉时匈奴单于之裔右谷蠡潘六奚之后,以名为氏,后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