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Xū

【源】 ①系自风姓。太昊(即伏羲氏)之裔封于须句(故城在今山东东平东之须城),后灭于邾,子孙以国为氏。后有去句为须氏者(4,6,9,12,17)。 ②系自姞姓。商时密须国(故城在今甘肃灵台西50里)之后有须氏(4,12)。 ③春秋时须国(故城在今河南滑县东南)之后,子孙以国为氏(12,62)。【望】 渤海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须贾,战国时魏中大夫(15,17,21)。须无,汉时平陆侯(6,17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上海之松口,贵州之江口,江西之宜丰,安徽之贵池,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及吕梁地区均有分布。汉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“须句”云: “子爵,风姓,太昊之后也。郓州寿张县西须朐城是其国,子孙即以国为氏。或省 ‘句’ 为须氏……”②其又注云: “又有须国,姞姓。”其后或亦以国为氏者; ③又注云: “又,商有密须国,其后亦为须氏。今泾州灵台是其国也。” 密须古国当在今甘肃之灵台。④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注云: “春秋卫有古邑名须(在今河南滑县南),以邑为氏。”

战国时魏有须贾; 汉代有须元(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作“须无”),封陆景侯; 明代有须用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鸞

    读音:Báiluán【综】 见《印薮》,白即伯,亦作〔伯鸾〕氏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《印薮》有白鸾氏。(注)云: ‘白即伯字’; 是白鸾氏,即伯鸾氏

  • 读音:É【源】①西夏人姓。西夏讹氏、鄂氏、卧氏、额氏同宗,原为一姓(101)。②清满洲人有此姓(260)。③锡伯族额尔克勒氏,汉姓为额(201)。④蒙古族姓(369)。【布】云南东川(380

  • 路浴

    读音:Lùyù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有载,其注“路俗”云: “大廉子鸟俗氏之分。见 《路史》。‘俗’,史作 ‘浴’; 或作 ‘洛’。” 俗、浴、洛,形近而讹,后或用以分族,故有路俗氏

  • 读音:juàn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周武王弟卫康叔之后有眷氏(60,62)。②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茂眷(一作茙眷)氏为眷氏(7,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望】 代郡(17,418)。罕见

  • 灵姑

    读音:líng gū越王余善后有灵姑氏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▲<春秋越>灵姑浮,大夫。

  • 悉独官

    读音:xī dú guān宇文部大人有悉独官氏。(见《魏书》)

  • 尹公

    读音:yǐn gōng【源】 相传少昊之子殷封于尹城,因以尹为氏,世为周卿士。春秋时卫大夫尹公佗为其后裔,居卫别族为尹公氏(24)。一说,周尹公之后有尹公氏。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【人】 尹公圉,

  • 温孤

    读音:wēn gū【综】 代北姓。后改为温氏(12,27,44,60)。疑系嗢盆氏之讹(70)。【人】 温孤元规,北魏垂拱中人(6,12,27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

  • 读音:Yí【源】 见《清稗类钞·姓名类》(30)。【布】 台湾台东(64)、江苏等地均有此姓。

  • 读音:náng【源】 ①系出芈姓。楚庄王之子贞,字子囊,贞之孙名瓦,字子常,为令尹,以王父之字为氏(7,9,11,15,17)。②春秋时齐国有囊氏(9,11,12)。【望】 楚郡(17,418)。【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