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诗词古文>萧遘生平

萧遘生平介绍

萧遘(gòu)(?-887年),字得圣,祖籍南兰陵(今江苏武进),唐朝宰相,中书侍郎萧置之子。萧遘出身于兰陵萧氏齐梁房,进士及第,历任校书郎、太原从事、右拾遗、起居舍人、播州司马、礼部员外郎、考功员外郎、中书舍人、户部侍郎、兵部侍郎等职。黄巢之乱时,萧遘随唐僖宗入蜀,被拜为宰相,担任中书侍郎、同平章事,黄巢起义平定后进拜司空,封楚国公。光启二年(886年),邠宁节度使朱玫率军入京,田令孜挟持唐僖宗逃往宝鸡,萧遘未及跟随。朱玫主张另立新君,萧遘反对,拒绝草拟文告,被罢为太子太保,退居河中府。光启三年(887年),朱玫之乱平定,宰相孔纬诬陷萧遘从逆,萧遘因此被赐死。>>查看萧遘的诗词古文

生平

早年经历

  咸通五年(864年),萧遘考中进士,被授为秘书省校书郎、太原从事,后升任右拾遗,累迁至起居舍人。咸通十三年(872年),韦保衡拜相。萧遘与韦保衡虽是同科进士,但却素来不睦,因此被贬为播州司马。

累职拜相

  咸通十四年(873年),韦保衡获罪赐死,萧遘被征召回朝,担任礼部员外郎,改任考功员外郎、知制诰。乾符元年(874年),萧遘被任命为翰林学士、中书舍人,后累迁至户部侍郎、翰林承旨。

  广明元年(880年),黄巢起义军进犯长安。唐僖宗出逃,任命萧遘为兵部侍郎、判度支,让他掌握财赋。中和元年(881年),唐僖宗到达西川。萧遘被任命为中书侍郎、同平章事,并兼任吏部尚书。

  中和三年(883年),武宁节度使时溥中毒,怀疑是判官李凝古所为,因此将其杀死。李凝古的父亲李损时任右散骑常侍,时溥便声称李损与李凝古同谋。当时,宦官田令孜收受时溥贿赂,便命御史台审讯李损。萧遘奏道:“李凝古投毒,本就事实不清,他父子离别数年,音讯不通,怎会是同谋?时溥恃功乱法,蔑视朝廷,欲杀天子近臣。如果依从他的要求,朝廷还怎么立足于天下!”李损因此免于一死。

  光启元年(885年),黄巢起义被平定。唐僖宗返回长安,萧遘被拜为司空,封楚国公。他自幼便志向远大,自负有王佐之才,拜相之后更是严肃端庄,因此深受皇帝器重。当时,田令孜掌握禁军,权势熏天,公卿百官无不畏服,只有萧遘不肯屈从。

招引朱玫

  后来,田令孜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争夺盐利,以朝廷名义改任王重荣为泰宁节度使。王重荣不听调令,并联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,在沙苑击败前来征讨的朝廷禁军,率军直逼京师。唐僖宗大惊,逃往凤翔。各镇节度使纷纷上表,指责田令孜挑起事端,离间藩镇。萧遘素来憎恶田令孜,便与裴澈联名致信给邠宁节度使朱玫,让他率军前来。

  光启二年(886年),朱玫率五千兵马前往凤翔迎驾,并与王重荣、李克用修好,要一同匡扶唐室。各藩镇也相继上表,请求皇帝返回长安。田令孜却胁迫僖宗前往陈仓(今陕西宝鸡),仓促之下,百官都来不及随从。不久,孔纬奉命返回凤翔,召百官赴陈仓。萧遘因田令孜还在僖宗身边,称病不肯前往。

  不久,朱玫对萧遘道:“主上六年来奔波流离,中原军民与贼血战,十死七八,这才收复京城。天下正为皇帝回京而高兴,皇帝却把平叛大功归于田令孜,委以大权,致使朝纲法纪遭到践踏,引出王重荣之乱。我前来勤王,不但没有受到信任理解,反而成了胁迫君主,我们怎能受宦官的摆布。李氏子孙众多,您为什么不另立皇帝,以匡扶社稷呢?”

  萧遘道:“皇帝继位十几年,没有什么大错。田令孜擅揽大权,皇帝每次提及,都流涕不止。如今之事,皇帝本无意迁移,无奈被田令孜挟持而走。一切罪过都在田令孜身上,谁人不知?你对皇室尽心效力,应当率军回到镇所,进呈表章迎接皇上。废立之事,连伊尹、霍光都曾感到为难,我萧遘不敢遵命。”朱玫出去后,公开宣告道:“我要拥立李氏王子为帝,敢反对者斩!”

贬官赐死

  四月,朱玫立襄王李煴为帝,请萧遘起草登基诏书。萧遘推辞道:“我近来文思减退,还经常让人代笔,您还是请别人来写吧。”朱玫不悦,只得让郑昌图草诏。五月,李煴返回长安,将萧遘罢为太子太保。萧遘于是上表称病,退居河中永乐县。

  十二月,朱玫部将王行瑜倒戈,杀死朱玫,李熅逃往河中,也被王重荣斩杀。光启三年(887年),唐僖宗返回长安。宰相孔纬因与萧遘不和,便以萧遘曾接受李煴任命的官职为由,上奏朝廷将他贬官。不久,萧遘又被赐死在永乐。

轶事典故

  王铎是萧遘科举时的主考官,唐僖宗在蜀地时,二人同时拜相。一次,僖宗召见宰相,王铎不慎跌倒,萧遘从旁将他扶起。僖宗非常高兴,道:“宰相和睦,是我的幸事啊。”又对萧遘道:“你能尊重长者,我很高兴。”萧遘答道:“臣扶王铎不仅仅是尊重长者,臣还是王铎的门生。”僖宗笑道:“王铎选进士,朕选宰相,都没有亏负卿啊。”

家庭成员

  据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记载,萧遘出身于兰陵萧氏,是后梁明帝萧岿的后人,他的五世祖萧嵩、高伯祖萧华、曾祖萧复、族祖萧俛、萧仿、父亲萧置,都曾在唐朝担任宰相。

  而根据《萧江全谱》、《溪南江氏族谱》等谱牒记载,萧遘生有七子,其次子萧祯,在朱温篡唐之时,指江为姓,改姓为江,隐居在徽州(今安徽歙县),是为萧江氏一世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柳公权

    柳公权(778年-865年),字诚悬,汉族,京兆华原(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)人。唐代著名书法家、诗人,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。共历仕七朝,官至太子少师,封河东郡公,以太子太保致仕,故世称“柳少师”。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,与颜真卿齐名,人称“颜柳”,又与欧阳询、颜真卿、赵孟頫并称“楷书四大家”。传世碑刻有《金刚经刻石》、《玄秘塔碑》、《冯宿碑》等,行草书有《伏审》、《十六日》、《辱向帖》等,另有墨迹《蒙诏帖》、《王献之送梨帖跋》。柳公权亦工诗,《全唐诗》存其诗五首,《全唐诗外编》存诗一首。

  • 魏徵

    魏徵(580年-643年2月11日),字玄成,钜鹿郡(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,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)人,唐朝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和史学家,因直言进谏,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“贞观之治”的大业,被后人称为“一代名相”。贞观十七年(643年),魏徵病死。官至光禄大夫,封郑国公,谥号“文贞”。葬礼从简。同年入凌烟阁。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。著有《隋书》序论,《梁书》、《陈书》、《齐书》的总论等。其言论多见《贞观政要》。其中最著名,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---《谏太宗十思疏》。

  • 颜粲

    生卒年不详。德宗建中年间登进士第。见《唐诗纪事》卷三二。《全唐诗》存诗2首,内《吴宫教美人战》一首一作吴秘诗,归属未定。《全唐诗外编》补联句1首。

  • 钟离景伯

    钟离景伯,合肥人,字公序,名书法家。神宗元丰五年(1082)时官中散大夫,元丰七年知通州,元祐三年(1088)以少府少监知寿州,在中原以书名,尤善草书。

  • 云龛子

    云龛子,生卒年月以及里居生平均不详。从名字看,应为道士。今存小令27首。

  • 朱霞

    福建建宁人,字天锦,号曲庐。康熙贡生。性孝友。治理学,好流览载籍,购书颇富。辑有《樵川二家诗》、《绥安存雅》、《闽海风雅》、《庙学全书》,著有《勉致摘述》、《勉致问答》、《勉贻集》、《曲庐诗集》等。

  • 朱昌祚

    (?—1666)山东高唐人,隶汉军镶白旗,字懋功,号云门。顺治间任浙江巡抚,康熙初官直隶、山东、河南三省总督。为官执正不阿,以上疏反对拜圈地,被矫旨绞死。鳌拜败,特旨昭雪,谥勤悯。

  • 周光纬

    周光纬,字孟昭,仁和人。官大理寺评事。有《红蕉馆诗钞》。

  • 无可

    无可,唐代诗僧,俗姓贾,范阳(今河北涿州)人,贾岛从弟。少年时出家为僧,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,后云游越州、湖湘、庐山等地。大和年间,为白阁寺僧。与姚合过往甚密,酬唱至多。又与张籍、马戴等人友善。无可攻诗,多五言,与贾岛、周贺齐名。亦以能书名,效柳公权体。

  • 太原妓

    欧阳詹游太原,悦一妓,约至都相迎。别后,妓思之,疾甚,乃刃髻作诗寄詹,绝笔而逝。诗一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