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诗词古文>淮南小山生平

淮南小山生平介绍

西汉淮南王刘安的一部分门客的共称。今仅存辞赋《招隐士》1篇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“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”,《招隐士》当是其中仅存的1篇。此篇始见于东汉王逸的《楚辞章句》,题为淮南小山作,然而萧统《文选》则题刘安作。关于文章写作的背景,说法也不一。王逸说是小山之徒“闵伤屈原”之作,王夫之《楚辞通释》说是淮南小山“为淮南王召致山谷潜伏之士”而作,而不少研究者则以为是淮南小山思念淮南王的作品。>>查看淮南小山的诗词古文

生平

  关于淮南小山,最早见东汉王逸《楚辞章句·招隐士序》称: 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,招怀天下俊伟之士。自八公之徒,咸慕其德而归其仁,各竭才智,著作篇章,分造辞赋,以类相从,故或称'小山' ,或称' 大山' ,…… 近世学者多以为类似现在的集体笔名。

  关于《招隐士》,《楚辞章句·招隐士序》认为是 (淮南)小山之徒悯伤屈原,又怪其文升天、乘云、役使百神,似若仙者,虽身沉没,名德显闻,与隐处山泽无异,故作《招隐士》之赋,以章其志也。 但王夫之在《楚辞通释》中则认为是 义尽于招隐,为淮南招致山谷潜伏之士,绝无悯屈子而章之之意。考其文意,王夫之的见解更符合实情。此赋采用铺写手法,十分生动地描绘出荒山溪谷的凄凉幽险: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,偃蹇连蜷兮枝相缭。山气兮石嵯峨,溪谷崭岩兮水层波。猿狖群啸兮虎豹嗥,攀援桂枝兮聊淹留。 极其成功地渲染出令人怵目惊心的艺术氛围,显现隐士幽居的寂寥艰危,急切地表达 王孙兮归来,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的意向,感情浓郁,意味深长,音节和谐,优美动人,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很高的美学价值,历来为人所宝重,堪称汉代骚体赋的精品,故王夫之评赞道: 其可从类附《离骚》之后者,以音节局度,浏漓昂激,绍楚辞之余韵,非他词赋之比。虽志事各殊,自可嗣音屈、宋 , 其辞致磅礴弘肆,而意唯一致,真得骚人之遗韵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朱孟翁

    朱孟翁,东阳(今属浙江)人。月泉吟社第二十九名,事见《月泉吟社诗》。

  • 周砥

    元末平江路吴县人,寓居无锡,字履道。博学工文辞。兵乱避地,至宜兴,居马治家。与治善者多置酒招饮,厌之,一夕留书别治,夜半遁去。归里,与高启、杨维桢等交往。书画益工。后游会稽,死于兵乱。有《荆南唱和集》。

  • 员炎

    炎字善卿,卫州人。卒年六十七。秋涧集有员先生传。

  • 刘闻

    吉安安福人,字文廷。少习《春秋》,受知于欧阳玄。文宗至顺元年进士,授临江录事,有善政。迁国子助教,进太常博士。顺帝至正初为翰林编修,与修《宋史》成,进修撰,出知沔阳府。有《春秋通旨》、《容窗集》。

  • 袁凯

    袁凯,生卒年不详,字景文,号海叟,明初诗人,以《白燕》一诗负盛名,人称袁白燕。松江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县)人,洪武三年(1370)任监察御史,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,伪装疯癫,以病免职回家,终“以寿终”。著有《海叟集》4卷。

  • 钟崇道

    钟崇道,字少钦。东莞人。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(一六〇〇)举人。初授崖州学正,历仕雅州知州。有《菉猗集》。清黄登《岭南五朝诗选》卷四有传。

  • 姚文然

    (?—1678)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,字若侯,号龙怀,一字弱侯。明崇祯十六年进士。清顺治间荐授国史院庶吉士,改礼科给事中,历工、户科。与魏象枢并以敢言称,时号姚魏。康熙间官至刑部尚书。卒谥端恪。有《姚端恪公诗文集》。

  • 朱满娘

    朱满娘,字月上,乌程人。厉鹗侧室。

  • 无可

    无可,唐代诗僧,俗姓贾,范阳(今河北涿州)人,贾岛从弟。少年时出家为僧,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,后云游越州、湖湘、庐山等地。大和年间,为白阁寺僧。与姚合过往甚密,酬唱至多。又与张籍、马戴等人友善。无可攻诗,多五言,与贾岛、周贺齐名。亦以能书名,效柳公权体。

  • 任翻

    任翻,唐末诗人。也叫任蕃,或任藩,江南人。出身贫寒,步行到京师去考进士,结果落第而归。于是放浪江湖,吟诗弹琴自娱。于是就有了游巾子山一段,题诗于壁云:“绝顶新秋生夜凉,鹤翻松露滴衣裳。前峰月照一江水,僧在翠微开竹房。”正所谓人以文传,文以人传。这篇《宿巾子山禅寺》一诗,由于描写细腻,动静得宜。不胫而走,脍炙人口。后人题诗云;“任蕃题后无人继,寂寞空山二百年”。其诗集一卷,今存诗十八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