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子蓼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丁香蓼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丁香蓼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六十二方。煅石膏一两,血竭、乳香、轻粉各五钱,冰片一钱。为细末,撒患处。治疮疡溃烂,红热肿痛腐脱者。若有脓水,加龙骨,白芷各一钱;不收口,加炙鸡内金一钱。
病名。系指咽喉色紫,或咽喉腐溃饮食吞咽有碍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上:“紫色虚喉,喉间紫红,久之变烂,如生漆色,因初服寒凉之药故也,此症肺胃伏寒,平而不肿,饮食难进,吐出乃腐肉者。”治宜以六味汤加细辛、葛根、
①《症因脉治》卷一方。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甘草、栀子、黄连。水煎服。治因酒湿而致的半身不遂;或郁痰胸满饱胀,懊憹烦闷;或气逆不利,倚肩喘息;或暑气呕吐,兼有痰涎;或外感呃逆而兼热者。如痰火呃逆,加葛根、
证名。出《伤寒论·辨少阴病脉证并治》。指背部有寒冷感觉。《张氏医通》卷三:“背为阳位,背上恶寒,阳受病而阴邪亢逆也。其病有七。一者暴中阴寒,四肢厥冷而背恶寒,脉必沉细,附子汤温散之;一者素禀阳衰,而背
出《救荒本草》。为金针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脚气危证之一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七。指脚气从足而上入于腹。症见腹部不仁,腹胀,胸闷,气喘等。可选用《千金》半夏汤、茱萸汤,松节汤、苏子降气汤,沉香降气汤等方。参见脚气条。
见幼幼集条。
见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。为山蒟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下法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妊娠后由于跌损、损伤冲任二脉、气血失和而见阴道流血。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:“妇人胎前跌损动红、乃伤胎元、恶血流来不止,速急安胎止血,宜用人参安胎散治之。”(炒蒲黄、人参、川断、当归、炒白芍、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