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星针
皮肤针之一种。因针柄一端集针七枚,如七星并列,故名。参见皮肤针条。
皮肤针之一种。因针柄一端集针七枚,如七星并列,故名。参见皮肤针条。
医论著作。2卷。明·孙一奎撰于万历年间。本书汇集作者学医体会与见解,并择要节录部分《内经》原文编成。内容杂论脉象、诊法、病机、药性及医案等共60篇。其中有关咳、喘、哮等病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,对张仲景等
暑病专著。2卷。明张鹤腾辑,清叶霖增订。张氏原著《伤暑全书》撰于天启三年(1673年)。叶氏据《素问》暑证之论增订,叙述各种暑证之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,采辑治暑方剂50余首,详载主病及服法。末附古代名医
病名。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蛇节疔,见该条。证治见指疔条。
即卫气不固。指卫外的阳气虚,不能固表,皮肤腠理疏松,易受外邪侵入而得病。发病时多有怕风、自汗等症,治宜补气固表,或结合敛阴。
病名。见《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》。即发生于胸胁、腰部以外部位的带状疱疹。详见缠腰火丹条。
《丹溪心法》卷二方。栝蒌仁一两,半夏二钱,贝母三钱。为末,蒸饼为丸,麻子大,每服一百丸,姜汤送下。治郁痰。
即《蒙医本草图鉴》,详见该条。
出《灵枢·顺气一日分为四时》。即阴脏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曹元条。
书名。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9卷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