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产后蛊肿

猜你喜欢

  • 薛立斋

    【介绍】:见薛己条。

  • 肝伤

    指肝脏伤损的疾患。《脉经》卷六:“凡有所坠堕,恶血留内,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能下,积于左胁下则伤肝。肝伤者,其人脱肉,又卧口欲得张,时时手足青,目瞑,瞳人痛,此为肝藏伤所致也。”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病诸候

  • 酸咸无升

    药物性能。出《本草纲目·序例》。酸味收敛,咸味润下,药性均是向里、向下,如山萸肉、五味、白芍、乌梅、牡蛎、龟板、芒硝、盐等药,皆属阴而没有升的趋向。

  • 疳瘦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指疳疾肌肉消瘦,形骸骨立。多由乳食停滞,积而化热,脾胃受伤,运化失职,以致食物精微不能充养肌肤所致。临床表现多伴有面色萎黄,皮肤干燥,腹凹如舟等。治宜消食和气,用异功散,或

  • 血虚盗汗

    证名。指阴血不足引起的盗汗,属于阴虚盗汗范围。《薛立斋医案全集·保婴撮要》:“当归六黄汤治血虚盗汗,内热晡热者。”参见阴虚盗汗条。

  • 针灸感传现象

    见经络感传现象条。

  • 眩冒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。眩,眼前发黑;冒,头昏不清,甚至昏厥。《伤寒明理论·头眩》:“眩为眼黑,……冒为蒙冒之冒,世谓之昏迷者是矣。”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头眩……或云眩晕,或云眩冒。眩言其黑,晕

  • 土败酱

    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肚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误下

    指不应泻下的病证误用泻下的方法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桂枝证,医反下之,利遂不止。”“太阳病,外证未除,而数下之,遂协热下利,利下不止,心下痞硬。”

  • 江涵暾(tūn 吞)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官吏兼医生。字笔花。浙江归安(今浙江吴兴)人。曾在广东当官,中年开始研究医学,往来于江浙之间。因鉴于有些医生不习医理,遂采集张仲景、李杲、张景岳、程钟龄等医家论述,编成《笔花医镜》(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