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针灸甲乙经》注。即大泻刺,见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肉苁蓉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火热炽盛。《素问·疟论》、《灵枢·逆顺》:“无刺熇熇之热。”《素问·刺疟篇》:“足太阳之疟……熇熇喝喝然。”②喻性格热情。《灵枢·行针》:“重阳之人,熇熇高高。”
运气术语。出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。角属木音,故上角指厥阴风木司天。
出《雷公炮炙论》。为淫羊藿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五脏疟之一。《素问·刺疟篇》:“肺疟者,令人心寒,寒甚热,热间善惊,如有所见者,刺手太阴、阳明。”治宜桂枝加芍药汤等。参见五脏疟条。
详寸关尺条。
凡以压痛点或其它病理反应点作穴治病,这个穴位则称阿是穴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吴蜀多行灸法,有阿是之法,言人有病痛,即令捏其上,若里当其处,不问孔穴,即得便快成(或)痛处,即云阿是,灸刺皆验,故曰阿是穴。”
经穴名。其中,在上肢者称手三里,属手阳明经,位于前臂背面桡侧的上段,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,距曲池穴2寸处。在下肢者称足三里,属足阳明经,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,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。
即循经选穴法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