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妇外感见白苔,为外感风寒或里虚寒证。若舌苔白浮滑,症见身热,恶寒无汗,脉浮者,为外感风寒,宜辛温解表。若舌白嫩湿润无苔,不见表证者,为里虚寒证,宜温中散寒(见《伤寒舌鑑》)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路路通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疡科选粹》卷五方。水银一两,枣肉二两。共研至水银不见星,捻如枣状,薄绵裹,纳肛门中,次日虫出。治虫痔痒痛不止。若痛,加粉锡三分。此法须谨防汞吸收中毒,慎用。
【介绍】:清初医家。字郊倩。新安人。生平研究仲景学说,颇有心得。撰《伤寒论后条辨》、《医径句测》等书。
书名。3卷。宋·朱端章撰。刊于1184年左右。本书收录临床常用方约300首。原书内容有所佚失,现仅存卷上,内有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医方84首。
病证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卷五。冬令气候严寒,骤然感受寒冷以致肺寒而引起的咳嗽。参见寒嗽条。
病证名。指饮食损伤脾胃,食物不能消化所致的病证。证见:胸脘痞闷,嗳气腐臭,厌食,恶心呕吐,泄泻,苔腻,脉滑。见《丹溪心法·伤食》,一名食伤。其治疗应根据病情的虚实缓急,因势利导或吐或下或消或补,其中以
经穴名。代号:SI19。出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。别名多所闻。属手太阳小肠经。手、足少阳,手太阳之会。位于耳屏前方,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,张口时呈凹陷处(《医学入门》)。一说“在耳中,珠子大,明如赤小豆”。
病证名。出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。指中焦脾胃虚寒而致的腹泻。症见面色淡白,四肢厥冷,饮食懒进,时腹疼痛,大便清澈清冷,小便清长色白。治宜温中止泻。用理中汤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对节树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