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罨(yǎn 掩)
罨法之一。用凉水或冰块作局部掩覆的方法。有降温、止血的作用。例如以湿冷毛巾罨额上、耳背,止鼻出血;冰块罨腋下额上,帮助降温。
罨法之一。用凉水或冰块作局部掩覆的方法。有降温、止血的作用。例如以湿冷毛巾罨额上、耳背,止鼻出血;冰块罨腋下额上,帮助降温。
病名。生于项后发际处之疮疖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多由内郁湿热,外受风火所致。初起形如粟米,渐大如黍豆,坚硬高起,顶白根赤,痛痒较甚,破后流少许脓液,时破时敛,缠绵难愈。治宜清热解毒,祛风化湿。内服五味
《审视瑶函》卷四方。桔梗、天麻、防风各半两,五味子、全蝎、乌风蛇、细辛、赤芍药各一两。为细末,每服一钱半,食远米饮调下。治眼胞外翻,贴于外睑之上,如舌舐唇之状。
复苏心脏的急救推拿法。在血液循环骤停(心搏骤停、心室纤维颤动和心脏收缩乏力等)时,使病员仰卧在硬板床上,医生双手重迭,用掌根部有节奏地压迫前胸胸骨正中线下半段心前区,以维持心脏排血功能,使大脑等重要脏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撰《难经疏》十三卷,佚。
病证名。出《傅青主女科》。不孕症型之一。病因肾阴不足,阴虚火旺,热伏冲任胞宫而致不能摄精受孕,伴有骨蒸夜热盗汗,颧红唇赤,腰痰腿软等症。治宜滋补肾阴,清其骨热。方用拯阴理痨汤(人参、五味子、麦冬、当归
证名。《灵枢·五邪》:“邪在肝……行善掣节。”掣,牵引;节,关节。行善掣节,是行动时多牵掣其关节之意。
为绘有人体经脉经穴的图象或挂图。此类图象,在唐代以前已有多种流传,均佚。现存近代的明堂图有题为元·滑寿撰,明·吴昆校,清·魏玉麟重刻的一种,共4幅木板刻印挂图。
子午流注用语。指阳经开输穴的同时,必须同开原穴。“本”,指本日的值日经;“原”,指值日经的原穴。如甲日甲戌时开胆经(值日经)井穴足窍阴,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谷,戊寅时开胃经输穴陷谷,同时开胆经的原穴丘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月经不调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4卷。清·陈尧道撰。刊于1678年。作者汇集宋元以来诸家学说,以阴、阳、表、里、虚、实等基础理论分析、论证伤寒或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病的诊断和治法。另有药方部分,熔经方、时方于一炉,阐明其主治、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