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傅青主女科·产后编》方。黄连、莱菔子、川芎、桃仁、栀子、青皮、三棱、莪术、山楂、香附。水煎服。治妇人瘀血,食积痰滞等证。
即盘肠生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佚名《眼科捷径》。即瞳人散大。详该条。
《医略六书·杂病证治》卷十八方。人参、知母各一钱半,五味子八分,麦门冬(去心)三钱,石膏五钱,炙甘草五分。水煎服。治自汗烦渴,脉洪涩者。
又名撮口。详该条。
筋骨结合的地方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技经肯綮之未尝,而况大軱乎。”
见遂生福幼合编条。
病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五。又名江东脚气、岭南脚气。指发于南方地区之脚气,因感受风湿毒气所致。症见脚膝缓弱,渐至麻痹或疼痛,恶寒发热,头痛心烦,两胫微肿,不能饮食,甚则小腹不仁,冲心闷乱。治疗大法
【介绍】:参见刘继芳条。
古刺法名。又称五脏刺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凡刺有五,以应五脏。”以其针刺深浅部位不同,分别适应五脏有关的病变。计有半刺、豹文刺、关刺、合谷刺、输刺等五种。详各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