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千日疮

千日疮

病名。生于皮肤浅表的赘疣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七。又名疣疮瘊子、尤。由于风邪搏于肌肤而生;或肝虚血燥,筋气不荣所致。本病好发于手背、指背、头面等处。初起小如粟米,渐大如黄豆,突出皮面,色灰白或污黄,表面蓬松枯槁,状如花蕊,数目多少不一,少则一个,多则数十个,或散在或群集。一般无自觉症状,但挤压时则有疼痛,碰撞或摩擦时易出血。治疗:外用推疣法鸡肫皮擦之,或用鸦胆子仁捣烂涂敷,亦可用艾灸之。数目多时,用熟地12克、制首乌9克、红花9克、白芍9克、当归9克、杜仲9克、牛膝9克、川芎4.5克、川山甲9克,水煎内服。即寻常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热痧

    痧证之一。《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·热痧》:“此系外受热邪,发热狂躁,一周时不治则死。治法:用三指拍曲池穴,拍出紫黯块,刺出微血;用香油钱刮两臂臑穴,余同上寒痧症各穴,服绿豆清汁碗半而愈。”参见痧、阳痧、

  • 虎舌红

   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红毛走马胎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冬桑叶

    见《本草正义》。为桑叶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对脐发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四。即下发背,见该条。

  • 神术平胃散

    《症因脉治》卷一方。苍术、防风、甘草、石膏、知母、厚朴、陈皮。水煎服。治外感湿热,胃脘作痛。

  • 月经不通

    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经闭,详该条。

  • 小儿热泻

    病证名,小儿热迫大肠而致的腹泻。小儿为纯阳之体,感受暑热,邪热入里,下迫大肠而成腹泻。《婴童百问》:“小儿热泻者,大便黄而赤,或有沫。”并伴有阵阵肠鸣腹痛,烦躁啼哭,肛门灼热,小便短赤。治宜苦寒泻热,

  • 法文淦

    【介绍】:清医家。字功甫。江苏宜兴人。承家学,精于医,于伤寒一科尤有心得。著有《伤寒详解》、《诊余丛谈》等,未见传世。子燮廷、徒金国香,均以医著。

  • 乳旁

    推拿穴位名。即奶旁。见该条。

  • 殷浩

    【介绍】:东晋时期武职大臣,兼通医学。字深源。曾著方书,后失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