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证名。指虚劳病出现元气虚衰的疾患。多因劳伤久病,脾肾阳虚,中气虚损而致。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:“脉沉小迟,名脱气,其人疾行则喘喝,手足逆寒,腹满,甚则溏泄,食不消化也。”治宜温补脾肾,方
病名。指呕吐苦水。《灵枢·四时气》:“邪在胆,逆在胃,胆液泄则口苦,胃气逆则呕苦,故曰呕胆。”详呕苦条。
见《藏府药式补正》。为枸杞子之简称,详该条。
指肾。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:“肾者作强之官,伎巧出焉。”张志聪注:“肾藏志,志立则强于作用,能作用于内,则伎巧施于外矣。”马莳注:“惟肾为能作强,而男女构精,人物化生,伎巧从是而出。”故肾气盛则精神健
流痰病的一种。见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多为先天不足,三阴亏损,或有所伤,致使气血凝滞所致。多发于小儿,常见于大腿内侧或外侧处。初起全身寒热间作、食少、困倦、无力、面黄、形体消瘦,腰痛腿酸,朝轻暮重,甚则
意念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脾藏意。”《灵枢·本神》:“心有所忆谓之意。”又“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,意伤则悗乱,四肢不举。”
书名。2卷。明·管橓撰,李时中增补。刊于1585年。卷上为痘病证诊治,凡92论;卷下为女人出痘、麻疹证治及痘疹治疗方剂。
即房劳。详该条。
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一册方。远志(去心)、茯神(去木)、肉桂、人参、炒酸枣仁、黄芪、当归(酒浸)各一两,炙甘草半两。为粗末,每服四钱,加生姜五片,水煎,不拘时服。治心劳虚寒,梦寐惊悸。
推拿穴位名。即两鼻孔。出明·周于蕃《推拏仙术》。治小儿作寒作热,鼻流清涕,昏迷不醒,急慢惊风等。《厘正按摩要术·立法·汗泄》:“须用葱姜煎汤,以左手托病者头后,用右手大指面,蘸汤摩洗两鼻孔三十六次,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