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当归枳壳汤,见该条。
见《外科枢要》卷四。即冲和膏,见该条。
见喉科紫珍集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由于性急多怒,因郁而气血俱热,以致热灼伤津,阴血枯竭而患经闭不行。治宜清热解郁。方用四物汤加黄芩、黄连、柴胡、香附。
出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为南天竹叶之简称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水蜈蚣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远志之药材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医方药学》。为大戟科植物黑面树Breynia fruticosa(L.)Hook.f.的根。微苦、涩,凉,有小毒。清热解毒,散瘀止痛。①治急性胃肠炎,扁桃体炎,咽喉炎,风湿痹痛,尿路结石,白浊,
【介绍】:见唐大烈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著名医学家。其汉名难以查考。约生活于公元八世纪。藏王赤松德赞执政(754~797)时期,应聘入藏。据载,赤松德赞曾给予王室侍医职衔。后因赤松德赞患病,再次应邀入藏,并很快治愈赤松德赞的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