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吞口

猜你喜欢

  • 奇恒之势

    古医书篇名。《素问·方盛衰论》:“奇恒之势乃六十首。”王冰注:“奇恒势六十首,今世不传。”

  • 白霉苔

    舌面生白衣或糜点如饭粒。多因胃中热极,津液化腐,蒸腾而上所致。一般先见于舌根部,逐渐布满舌面,病属严重。急用甘淡养胃之法救治。可见于温毒、湿温、伏暑等病。

  • 土蚕

    见《安徽药材》。为蛴螬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非位

    运气术语。指不当其位。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:“非位,岁不与会也。”

  • 五毒草

    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杠板归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中药炮制法之一。将药物用清水浸漂,除去其毒性、盐分、杂质、腥味。如海藻、肉苁蓉、附子、半夏等。

  • 伤寒

    ①病名。泛指外感热性病。《素问·热论》:“今夫热病者,皆伤寒之类也。”故张仲景《伤寒论》以伤寒命名,即为多种外感病的总称。《难经·五十八难》:“伤寒有五,有中风,有伤寒,有湿温,有热病,有温病,其所苦

  • 端法

    正骨八法之一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七。用一手或双手握住骨折或脱位之骨的远端,根据不同情况,或从下向上端,或直端、斜端,或从外向内托,使离位之骨,端正复位。托者,有端托和提托之分,常用以治疗轻度的颈椎错

  • 虚火牙衄

    病证名。指齿衄之因于虚火者。《医门补要》卷上:“病后中虚,使脾不统血,无根之火,逼血上涌牙缝而出,脉虚弦,用六味汤加肉桂三分,引火下降。误与苦寒制火,反大涌出,不治。若胃经实火,口臭脉数有力,宜投***

  • 手少阳经别

    十二经别之一。原称手少阳之正。即手少阳三焦经别行之正经。《灵枢·经别》:“手少阳之正,指天,别于巅,入缺盆,下走三焦,散于胸中也。”在头部从手少阳三焦经分出,别走头顶,向下进入缺盆,历走上、中、下三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