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山甫
【介绍】:
见吴昆条。
【介绍】:
见吴昆条。
经穴别名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背俞二穴。”王冰注:“大杼穴也。”
病名。见《外科寿世方》卷二。即羊胡疮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多由心经火毒上冲致上腭肿起,色红疼痛;或有白膜,饮食吞咽有碍;或身发寒热。《喉舌备要》:“此症发于上腭红肿者多起白膜,黄膜者少,有核用针,无核不刺。”治宜泻火、解毒,清热消肿。可选用玄参、连翘、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用韶。履贯不详。世医出身,父亲许矩是元代医学教授,他承继家传行医。其弟许度量,也业医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。即脐痈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晋代外科医生。履贯欠详,善治疽症。
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小金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小儿大病瘥后因劳倦而复发,见《婴童百问》。如劳复而寒热往来,胸胁满痛,呕吐烦渴者,宜小柴胡汤和解表里。
又称内针、下针。指将针刺入穴位,或针刺入穴位后继续向下插进。
《外科真诠》方。锅煤一两,松香(童便淬三次)、杏仁、青黛各七钱,铅粉一两半,铜绿三线,乳香(去油)、没药(去油)各五钱,冰片、麝香各一钱。为末,烛油调膏,敷患处。治久年烂脚,小儿头疮,及汤火疮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