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时的绝育方法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十:“断子法用酒麹一升,无灰酒五升,煮至二升半,滤去滓,分三服,经候至前一日,晚进一服,次早五更一服,天明二服,月经即行,终身无妊矣。”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六。即桡腕关节脱位。详手掌根出臼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安徽怀远人。继承家学。曾任太医院提举。
参见司天在泉条。
即紧按慢提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贞条。
病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目无甚大弊,但三处两处似膜非脂,从气轮(肺金)而蚀风轮(肝木),故曰流金凌木。状如胬肉攀睛,然色白而薄,位且不定。”类今之假性翼状胬肉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安徽青阳人。著《干金圣惠方》一书,已佚。
①见《岭南草药志》。为七星剑之别名。②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即土香薷。各详该条。
医案著作。2卷。清·李冠仙撰于1835年。作者盛赞《寓意草》,并仿其格式,故名。所载以内科杂病为主,兼有妇科、五官科等验案。案中议病、析因颇详,主张“药不执方,相宜而用”,同症异治,异症同治。立法处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