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医官职称。为低级官员,共2人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又名土木瓜、光皮木瓜。为蔷薇科植物榠樝Chaenomeles sinensis(Thouin)Koehne的果实。分布华东及江西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陕西等地。酸,平。祛湿,舒筋
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三方。煨大黄、黄芪、炒牛蒡子、牡蛎(盐泥裹烧)、金银花各五两,炙甘草二两,没药、乳香、栝蒌各半两。为粗末,每服五钱,水煎去渣,疮在上者食后服,疮在下者食前服。治恶疮。
骨名。眉棱骨的简称。详该条。
①病因六淫之一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燥胜则干。”燥与湿对。燥病易伤津液。临床表现多为目赤、口鼻唇舌干燥、干咳、胁痛等。其偏热者为温燥,偏寒者为凉燥。②阴津亏损时出现的内燥证候。参见内燥条。
见子母补泻法条。
《奇效良方》卷五十方。天门冬(去心)、远志(去心,甘草煮)、黄芪、白芍药、麦门冬(去心)、藕节、阿胶(蛤粉炒)、生地黄、当归、人参、没药、炙甘草各一钱。加生姜五片,水煎,不拘时服。治思虑伤心,吐血衄血
参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条。
脾的主要功能之一。指脾有统摄血液,使之运行于经脉之中,不致外溢的功能。《难经·四十二难》:“脾……,主裹血,温五脏。”《血证论》:“脾阳虚则不能统血,脾阴虚又不能滋生血脉。”脾主中焦,化生营气,营行脉
方书。清程正通(松崖)撰。1卷。刊于1843年。本书“分五脏所寓以辨证,判风火虚实以用药”,录凉血散火汤、养血散火汤等36方,另附示意图18幅。现存清刊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