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。为高良姜之简称,详该条。
指腓骨,位于骨之外侧。见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六。
面色憔悴无华。为慢性病容,系久病脏腑气血耗伤所致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兰香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煎、炒、炸、烤、爆一类的烹调方法。经炙煿的食物,性多燥热,偏嗜则可能损耗胃阴,发生内热病证。
【介绍】:金代医家。号瑞泉野叟。盱眙人。著有《伤寒心要》一书。
见《中医方药学》。为水蛭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温热病过程中,阳热亢极的一种重危证候。《伤寒绪论·厥晕》:“温病热病,温毒阳毒,邪热内结,胸满痰盛,或当下失下,以致阳热亢极,忽然手足厥冷,口噤咬牙,昏晕,须臾复甦。……承气合解毒,或凉膈双解
病证名。又名初生着噤。简称噤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:“小儿初生,口里复结聚,生于舌上,如黍粟大,令儿不能取乳,名之曰噤。此由于胎时,热入儿脏,心气偏受热故也。”
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绒毛鸭脚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