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。即穿山甲,详该条。
即营气。《素问·逆调论》:“荣气虚则不仁,卫气虚则不用,荣卫俱虚,则不仁且不用,肉如故也。”参营气条。
乖戾,不和或失调。阴阳不和或失调是病理变化的基本原理,导致阴阳偏衰偏亢,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常等。参阴阳失调条。
经脉名。即手少阳经。马王堆汉墓帛书载:“臂少阳脉:出中指,循臂上骨下兼(廉),奏(凑)耳。其病:产(生)聋,□痛。诸病此物者,皆灸臂少阳之脉。”
又称眼弦、睑弦、胞弦、目纲、目唇、眼楞。即睑缘。包括目上弦、目下弦。外连眼睑,内连睑结膜。有睫毛附生其上,靠内眦处有泪小管的二个开口。目弦有保护眼球、防御异物入侵的作用。在脏腑的连系上,与脾胃有关。
①指膻中穴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上气厥逆,灸胸堂百壮。穴在两乳间。”②经外奇穴名。出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。位于两乳之间,胸骨之两侧缘。主治咳嗽,喘息,噎膈,咯血,心悸,怔忡,乳少乳痛等。艾炷灸3~
病证名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“折伤吐血证治。病者因坠内肭,致伤五脏,损裂出血,停留中脘,脏热则吐鲜血,脏寒则吐瘀血,如豆羹汁,此名内伤。”可用加味芎汤。
七气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七气候》:“忧气,则不可极作,暮卧不安席。”参见七气、九气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刘邦永条。
即尿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