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又名血胤疮、结疬。为生于腋下,胁肋部位的痈疽、溃疡。可延及胸胁部,或有头、或无头、赤色、如皂角子大,痛如针刺。若发于期门穴者即腋疬。
出《脉经》。即胎漏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徐述条。
中湿脚肿的外治方法。即用小麦麸、花椒、生葱、盐、酒、醋拌润,放锅内炒热,将患脚熏蒸其上,盖以衣被,多蒸汗出为度,勿见风(余梦塘《保赤存真》)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腐婢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伤寒六书条。
病证名,指小儿睡眠不安,悸动不能自持的症状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百七十二:“夫小儿惊悸者,由心脏壅热,为风邪所乘,邪搏于心,则令多惊不安;惊不已则悸动不安。”临床上惊和悸有所区别,《幼科金》:“惊者恐怖
十二经脉之一。出《灵枢·经水》。即足少阴肾经,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佚名《眼科统秘》。即痘疮入眼,或痘疹入眼。详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