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。为常春藤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已佚。
阳气来复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阳复化,民病热于中。”
脉学著作。1卷。元·滑寿约撰于1359年。首论脉象大旨及辨脉法,颇多独到的见解;继之阐析浮、沉、迟、数等29种脉象及其主病,后述妇人及小儿脉法。本书有清·周学海评注本,周氏于卷后附录诸脉条辨(出程文囿
书名。见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。1卷。唐·甄权撰,已佚。
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为山藿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唐大烈条。
骨名。鼽与顺通。即颧骨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鼽骨下各一。”
痰证之一。因痰气阻滞胸腹所致。《重订通俗伤寒论·挟痰伤寒》:“中满腹胀,上气喘逆,二便不利,甚或面肢俱肿者,此湿痰挟气阻滞胸腹也,名曰痰胀。先当去郁陈莝,经验理中消胀丸为主。继则视其喘肿胀之进退,酌量
出《素问·调经论》。与大经对举,指浅浮于体表的络脉,或指孙络,参见大经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