疟疾之一。指疟疾延久不愈,深入三阴经者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疟病不内外因》。《丹溪心法·疟》:“老疟病,此系风暑于阴分,用血药引出阳分则散。”一名母疟。参见母疟、疟疾条。
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《圣济总录》“上林,穴在三里下一夫。”所指即上巨虚。见该条。
①出《药性论》。为天麻之别名。②见《陕西中药志》。为七叶子之别名,各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柏子仁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董炳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零五。即目赤烂。详该条。
症名。指皮毛憔悴,色泽枯暗。出《灵枢·本神》。多由心脾不足,肺气亏虚,皮毛失养所致。
【生卒】:1281~1358【介绍】:元代著名医学家。字彦修,又称丹溪。婺州义乌(今浙江义乌)人。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,三十岁后才开始学医。他遍走江苏、浙江、安徽各地访求名医,后从罗知悌学医,认
脾所主之肌肉为脏腑的外卫,循行于皮肤之中的卫气为体表之外卫,合称两卫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方刺之时,必在悬阳,及与两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