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出明·万全《育婴家秘》。惊风的一种证型。又名天吊惊风、天钓惊风。临床以高热惊厥,头目仰视为特征。多由外感风热,或乳哺失宜,以致邪热痰涎,蕴积上焦,心膈壅滞,不得宣通而成。明·陈治《幼幼近编》:
气的虚衰不足。统指脏腑正气虚弱。《景岳全书·传忠录》:“如心气虚则神有不明,肺气虚则治节有不行,脾气虚则食饮不能健,肝气虚则魂怯而不平,肾气虚则阳道衰而精少志屈,胃气虚则仓廪匮而并及诸经,三焦虚则上中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乌骨鸡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脉语条。
耳鸣的一种。《诸病源候论·耳鸣候》:“此为血气虚损,宗脉不足,病苦耳鸣嘈嘈。”《医钞类编·耳病门》:“耳聋、耳鸣:有痰,有火,有气虚,有阴虚,有肝火。”《医学入门·耳》治气虚耳鸣,四君子汤。若气虚有火
【介绍】:见赵贞观条。
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又名坤廓、坤地廓、水谷廓。①《审视瑶函》:“以(气)轮上血脉丝络为凭。”“坤位西南,络通于胃之腑,脏属于脾。”②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:“地廓即肉轮也,肉轮属脾,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又名龙疽、青龙疽。系有头疽生于背中部膏盲穴(第四、五胸椎棘突间,脊柱旁开三寸)处,手由中部搭着者。证治同有头疽。
又称透脓。外科治法之一。即重用透脓药如山甲、皂刺之类,使已成脓之疮疡外溃,达到脓出毒泄,肿退痛止的目的。方如透脓散。
窠,即窝穴。眼的凹陷处,包括眼眶、上下眼胞。《灵枢·水胀》:“水始起也,目窠上微肿,如新卧起之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