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六。系指耳聋之卒然发者。即暴聋,详该条。
《医学传心录》方。青皮、当归尾、香附、柴胡各一钱,官桂五分,槟榔、橘核、木通、赤茯苓各二钱,大茴香(微炒)、紫苏各七分,黄柏三分,炒荔枝核七个,生姜一片。水煎,空腹热服。治肝经湿热下注,不得泻越,或为
病名。《梅氏验方新编》第一集:“舌蕈,生舌上,出血不止,即不救。”即舌癌。见舌岩条。
养生类著作。明·瞿祐撰。本书在博览广搜历代养生专著的基础上,总结民间养生防病经验而编成。其内容是根据每月的节气、气候变化特点,先从天文历算为角度进行通俗的解释,并指出养生防病的具体方法与四时宜忌。其代
又称舌纵。舌伸出口外,不能回缩口内的症状。伸舌而舌觉灼热,神志不清,是痰热之邪扰乱心神,影响苗窍功能所致,治宜清心化痰。舌伸出痿软无力,麻木不仁者,多属气虚。
四饮之一。因饮邪停留于胁肋部所致。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治》:“饮后水流在胁下,咳唾引痛,谓之悬饮。”证见胁下胀满,咳嗽或唾涎时两胁引痛,甚则转身及呼吸均牵引作痛,或兼干呕、短气等。治宜逐饮为主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七。即青蛇头。见该条。
六涎之一。多由“脾气不运,复因肝气所乘,伏而不动,停水滞谷”(《史载之方》)而成。其症可因怒而诱发。症见心前溃乱不快,闷倒不省人事,四肢渐次发冷等。治宜温化痰涎。用青州白丸子。
表里错杂的证候。因平素卫气不足,感邪后邪热内结;或素有胃肠蕴热宿食,复感风邪;或表证治疗失当,里实误用发汗等所致。既有恶风、汗出等表虚证,又有腹痛便秘、舌苔厚黄等里实证。
综合性医书。4卷。清·刘仕廉纂辑。成书于1873年。全书采集诸家学说整理而成。卷1医学总论,论述阴阳、脏腑、诊法等;卷2~3介绍伤寒、温疫、内科杂病、妇产、小儿及疮症;卷4医案、十四经脉图及经穴歌、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