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即神识模糊的症状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八:“人有禀性阴阳不和而心神昏塞者,亦有因病而精采闇钝,皆由阴阳之气不足,致神识不分明。”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八方。石楠叶一两一分,炮天雄、山药、炒桃仁(去皮尖)、芍药、菊花、炙甘草各一两,升麻、葳蕤各一两半,黄芪、朱砂各三分,煅石膏二两,山茱萸一两三分。为细末,每服二大钱,食前温酒调下
六极之一。指筋脉疲怠、重急的疾患。《备急千金要方·肝脏》:“筋极者,主肝也,肝应筋,筋与肝合,肝有病,从筋生。又曰,以春遇病为筋痹,筋痹不已,复感于邪,内舍于肝,则阳气入于内,阴气出于外。”《诸病源候
见伤寒论注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。即漏谷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末明初医家。字以德。江浦(今江苏江浦)人,迁居浙江。从名医朱震亨学医,在浙江一带有声名。著有《全匮方论衍义》、《医学宗旨》、《丹溪药要》等书,后二种已佚。
书名。《中西汇通医书五种》之一。9卷。清·唐宗海撰。唐氏推崇陈念祖《金匮要略浅注》,但又认为陈氏注解尚有缺误,遂以陈书为基础,予以补缺正误,并加以发挥。作者试图用中西汇通的观点诠释补正,其中不免有主观
治法之一。指疾病深重的,要集中药力,针对标病或本病进行治疗,以解决主要矛盾。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:“甚者独行。”
见本事方续集条。
金代医官职称。以医术高明的医生充任,不论资历。官阶从九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