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缉庵
【介绍】:
见洪炜条。
【介绍】:
见洪炜条。
病证名。多因郁怒伤肝而起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眼昏而泪,胞肿而软,上壅朦胧,酸涩微赤,是谓之气眼。”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荠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世又呼偷针眼。”即针眼。详该条。
出《肘后备急方》。即恶露不绝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傅青主女科》。亦名带下黄候。指阴道内流出淡黄色、稠粘的液体,甚则色浓如茶汁,或有臭秽气味。多因体内湿邪过盛,湿郁化热,伤及任、带二脉所致。治宜清热利湿解毒。方用易黄汤。
见《南越笔记》。为石花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博济方》。为亚麻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古病名。又称客忤、卒忤。泛指感受秽毒或不正之气,突然厥逆不省人事的病证。出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一。《证治要诀·中恶》:“中恶之证,因冒犯不正之气,忽然手足逆冷,肌肤粟起,头面青黑,精神不守,或错言妄语,
指非经脉所过之处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,必行绝道而出入。”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循经考穴编》作鱼肠。即承山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