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湿热痉

湿热痉

病名。指由湿热病传变所致的痉症。多因湿热挟风,侵入筋脉;或邪入手足厥阴,热盛动风所致。薛生白湿热病篇》:“湿热证,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,甚则角弓反张,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。宜鲜地、秦艽威灵仙滑石苍耳子丝瓜藤海风藤、酒炒黄连等味。”“湿热证,壮热口渴,舌黄或焦红,发痉,神昏谵语或笑,邪灼心包营血已耗,宜***羚羊角连翘、生地、玄参钩藤、银花露、鲜菖蒲至宝丹等味。”“湿热证,发痉,神昏笑妄,脉洪数有力,开泄不效者,湿热蕴结胸膈,宜仿凉膈散;若大便数日不通者,热邪闭肠胃,宜仿承气微下之例。”“湿热证,壮热烦渴,舌焦红或缩,斑疹胸痞,自利,神昏痉厥,热邪充斥表里三焦,宜大剂***、羚羊角、生地、玄参、银花露、紫草、方诸水、金汁、鲜菖蒲等味。”湿热痉亦有因热闭所致者:“湿热证,发痉神昏,独足冷阴缩,下体外受客寒,仍宜从湿热治,只用辛温之品煎汤熏洗。”“湿热证,发痉撮空,神昏笑妄,舌苔干黄起刺或转黑色,大便不通者,热邪闭结胃腑,宜用承气汤下之。”参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脱髎

    病名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三。即脱臼。详该条。

  • 孕妇背痛

    病证名。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:“孕妇背痛者,气所滞也,宜紫苏饮。”

  • 太白树

    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石蕊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口殠

    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一百十六卷。殠,“腐气也”(《说文》)。即口臭。详该条。

  • 洗刀散

    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七册方。防风、连翘、羌活、独活、草决明、蔓荆子、木贼、玄参各一两,当归、荆芥、滑石、薄荷、麻黄、白术、赤芍药、大黄各五钱,黄芩、川芎、桔梗、栀子、石膏、芒硝、蝉蜕、菊花、蒺藜各四钱

  • 精明之府

    指头部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头者,精明之府。”张志聪注:“诸阳之神气,上会于头,诸髓之精,上聚于脑,故头为精髓神明之府。”

  • 玉版论要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讨论揆度奇恒的运用方法,并举出色脉为例。古人认为这个方法很重要,值得“著之玉版”,故名。内容扼要地论述了病色、脉象与证治、预后的关系。

  • 肺疽

    病名。《圣济总录》作肺瘅。指饮酒伤胃吐血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二:“肺疽者,或饮酒之后,毒满闷吐之时,血从吐后出,或一合、半升、一升是也。”《医钞类编》卷七:“仲景云酒客咳者必致吐血,此因极饮过度所致

  • 按胸腹

    切诊内容之一。切按病人的胸腹部,以了解病痛的部位、范围大小、冷热、硬度及喜按、拒按等,是对痞满、积液和癥瘕积聚等一类病变的检查方法。

  • 脾湿热

    指脾失健运,水湿停滞,湿蕴生热,湿热郁蒸的病机。症见脘痞腹胀、食少倦怠、恶心满闷、便溏不爽、尿少而黄,甚则身目俱黄,舌苔黄腻,脉濡数。又如皮肤病的湿疹、脓疱疮等亦多与脾湿热有关。治宜淡渗利湿或辅以芳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