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湿痹

湿痹

病名。①指湿气盛而成痹者。见《金匮要略·痉湿喝病脉证并治》。又名着痹肌痹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湿痹者,留而不移,汗多,四肢缓弱皮肤不仁,精神昏塞。”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湿痹之症,或一处麻痹不仁,或四肢手足不举,或半身不能转侧,或湿变为热,热变为燥,收引拘挛作痛,蜷缩难伸,名曰着痹,此湿痹之症也。湿痹之因,或身居卑湿,湿气袭人,或冲风冒雨,湿留肌肉,内传经脉,或雨湿之年,起居不慎。……湿痹之治,发汗,羌活除湿汤胸满闷,茯苓汤风湿,苍防二妙汤;寒湿术附汤湿热,苍柏二妙丸。”亦可用茯苓川芎汤除湿蠲痹汤等方。参着痹、肌痹条。②脚气病之一种。《寿世保元》卷五:“脚气者……亦有疼痛不仁者,名曰湿痹。”参见脚气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宋惠父

    【介绍】:见宋慈条。

  • 玉衔

    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。即玉衡,详该条。

  • 五指柑

    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佛手柑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敲爻歌

    气功著作,相传为吕洞宾撰。本书是敲着八卦爻辞板为节拍演唱的宣传气功基本理论、功法的歌诀。全文可分两部份。第一部份指出进行气功养生的宜忌,要节制性欲、戒酒色,保持平静愉快的心境。第二部份指出行气功法时,

  • 温隐居海上仙方

    见助道方服药须知条。

  • 养阴清热

    清法之一。用滋阴养液的药物治疗阴虚发热的方法。例如:心阴不足,心火亢盛,表现为心烦不得眠,午后发热,口干舌燥,舌红少苔,脉细数等症,用黄连阿胶汤;肺热阴虚,表现为干咳少痰,或咳嗽带血,午后发热,颧红,

  • 肠绝

    危重证候之一。《脉经·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》:“病人肠绝,六日死……发直如干麻,不得屈伸,白汗不止。”

  • 麻证

    出元·滑伯仁《麻证新书》。即麻疹。详该条。

  • 雀儿蛋

    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铃铃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陈珣

    【介绍】:见陈元赟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