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二母宁嗽汤作蜜丸。治证同。见二母宁嗽汤条。
见《动物学大辞典》。为脆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内服的膏剂。详膏剂条。
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铃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从新》。为明党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马骝卵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妊娠后由于跌损、损伤冲任二脉、气血失和而见阴道流血。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:“妇人胎前跌损动红、乃伤胎元、恶血流来不止,速急安胎止血,宜用人参安胎散治之。”(炒蒲黄、人参、川断、当归、炒白芍、生
病名。见《增订治疔汇要》卷上:“喉疔,急症也。生于喉间,形如靴钉,尖而且长,紫黑坚硬,初起麻痒,旋即大痛。”系指发于喉内两旁之疔。初起但觉喉内麻痒,断而迅速疼痛,或发寒热。多因肺胃火燔,邪热内侵,郁久
十二剂之一。用寒凉药物组成,具有治疗热证作用的方剂。参见寒能制热条。
书名。又名《胎产金针》。2卷(又有3卷及4卷本)。清·陈笏庵撰。刊于1796年。书中共载胎前34症,临产4症,产后47症,并记述难产救治调护各法(其中产后部分与傅青主(产后编》的内容,文字大致相同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