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牙痛

牙痛

病证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。牙齿疼痛,其因有四:①因于火者,系阳明伏火与风热之邪相搏,风火上炎致牙齿疼痛。患牙得凉痛减。治宜疏风泻火解毒。用清胃散玉女煎等酌加薄荷防风蝉衣等。②因于寒者,风寒邪客于牙体,致齿牙疼痛,患牙得热痛减。治宜散寒止痛。可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。③因于虚者,多属肝肾两亏,虚火上炎,致牙齿浮动隐痛,脉细数。治宜滋养肝肾。可选用左归饮大补阴丸、知柏地黄汤等加减。④因湿热客于手足阳明二经,致龈肿腐溃,或齿牙腐蚀,甚至蛀空疼痛。治宜清热、除湿、止痛。可选用温胆汤甘露消毒丹酌加细辛蜀椒等。此外,龋齿、蛀蚀亦可致牙痛。参见齿龋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牙龈

    组织器官名。又名牙断(音、义均同龈)、齿龈。指牙床上之肉。又分上龈、下龈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齿分上下断,上断属足阳明胃经,下断属手阳明大肠经。”《赤水玄珠》卷三:“齿者骨之余,肾之标寄于龈,养于气

  • 脉贯

    脉学著作。9卷。清·王贤撰。刊于1711年。王氏论述脉法,采摭《难经》要旨为提纲,并广引诸家学说,删繁纂要,附述己见以求脉理贯通。

  • 吴又可

    【介绍】:见吴有性条。

  • 敖氏伤寒金镜录

    书名。简称《伤寒金镜录》。元·杜清碧撰于1341年。是现存早期的舌诊专著。世传较早的刊本为明·薛己所传,后再刻于《摄生众妙方》卷下,清·王琢崖复刻于《医林指月》中,并有其它袖珍本多种。其中以《摄生众妙

  • 八阵

    处方的八类方阵,出《景岳全书》。张景岳把各类处方,列成补、和、攻、散、寒、热、固、因等八阵,属于前人成方的,称为古方八阵,属于景岳自制的称为新方八阵。

  • 姚法卫

    【介绍】:见姚僧垣条。

  • 物伤睛突

    病名。见茹十眉《五官病》。外伤致眼眶骨骨折或眼珠周围的筋肉损伤后,因挤压或血瘀肿胀,迫使眼珠向前突出,转动失灵,甚者可致目系断裂,眼珠脱出眶外。证见头眼剧烈胀痛,环睛皮色青紫或可见裂口,肿胀溢血等。目

  • 肾虚

    又称肾亏。多因劳累过度、房事不节或久病亏损所致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肾病者,腹大胫肿,喘咳身重,寝汗出憎风,虚则胸中痛,大腹小腹痛,清厥意不乐。”临床上一般可分肾阴虚与肾气虚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臞(qú 渠)仙

    【介绍】:见朱权条。

  • 小辛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细辛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