疹痘秘旨
参见痧痘集解条。
参见痧痘集解条。
病名。见《文堂集验方》卷一。即黑痧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重楼玉钥》卷上:“凡喉间红肿似毒两枚,而生在两边者,是为双鹅。”即双乳蛾,详该条。
书名。6卷。明·程(原仲)撰于1621年。前附论原脉、审证、聆音、辨味等医论8篇,后附验方1卷。医案以内科为主,兼及妇科、儿科。叙案较详,辨证明晰,病因、病理分析颇有见地。治法除内服汤药外,间有用针灸
病名。出《病科选粹》卷四。即臑痈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因药服或误服巴豆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。症见口咽热痛,面赤,五心烦热,剧烈腹痛腹泻。严重者可致昏迷,黄疸,肾脏损害,甚至休克死亡。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救治。《本草纲目》卷四载有解巴豆毒的药物,如黄连汁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梧桐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太医署教师职称。负素协助针博士的教学活动,官阶从九品下。参见太医署、针博士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蜜蜂子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指神思不定,慌乱无主。《医林绳墨》卷三:“恍者,疑而未定之象;惚者,似物所有之谓。”多因七情内伤,外邪内干,心气不足,心血虚亏所致。治宜养心安神。用朱砂安神丸、养
见《景岳全书·古方八阵》卷五十四。即天麻丸第三方。见天麻丸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