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苦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鲍氏验方新编》卷二。即甲疽。见该条。
古病名。鬲,否鬲之意。因气血俱病,否鬲不通,而致半身不遂。《素问·大奇论》:“胃脉沉鼓涩,胃外鼓大,心脉小坚急,皆鬲偏枯。”《类经·脉色类》:“胃气既伤,血脉又病,故上下否鬲,半身偏枯也。”
一般多指阳萎症的病机。证治同肾阳虚,详该条。
见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条。
日本称中医为汉医或汉方医学。我国医学传入日本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这期间两国医学交流不断发展。日本研究汉医的著作比较丰富,现在还有不少研究汉医的学术团体,并出版不少有关汉方医学的杂志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南行方》3卷,已佚。
指能引起流行的传染性强的病邪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野鸦椿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水针疗法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