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①因病久而音声渐失之者。《类证治裁》卷二:“失音大都不越于肺,须分暴瘖、久瘖。暴瘖多是寒包热邪,宜辛凉和解,肺虚伤风,喘咳声嘶,火邪伤肺,咽痛声哑;久病失音,气虚挟痰,宜滋肺肾之化源,咽干声槁
疫疹专书。2卷。清·余师愚撰于1794年。作者因其父患时疫,为群医以伤寒法误治而死,后究心于疫疹的临床研究,颇有心得,著成本书。全书重点论述疫疹证治,余氏擅长用石膏治疫疹、温病,曾有“非石膏不足以治热
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为热毒蕴积而引起疮疡。临床表现以局部出现焮红、作痛、发肿、发痛。热毒炽盛,累及脏腑则可出现里热的证候,如烦热、便秘等。治宜清热解毒,如仙方活命饮、五味消毒饮之类。
《医醇賸义》卷二方。龙齿、龙骨、玄参各二钱,龟板八钱,生地黄五钱,知母、黄柏、人参各一钱,蛤粉四钱,肉桂四分,鲍鱼(切片,煎汤代水)。水煎服。治肾阴虚,虚火上炎,口燥咽干,面红目赤。
指先补虚后攻邪的治法。用于需攻下而体虚不堪攻的病证。如肝硬化腹水,需逐水而体虚,可先用补益法培补正气,后用逐水药泻水。
眼科手术器械。见《目科正宗》。长约二寸余,钢铁制造(见图104)。用以钩割攀睛胬肉、膜、翳等。图104
疏解表邪,同解表法。详该条。
①病名。《灵枢·胀论》:“夫胀者,皆在于脏腑之外,排脏腑而廓胸胁、胀皮肤,故命曰胀。……五脏六腑,各有畔界,其病各有形状。”《临证指南医案·肿胀》:“胀病之因更多,所胀之位各异。或因湿因郁因寒因热因气
书名。1卷。清·陈虬撰。1902年东瓯霍乱流行,陈氏以白头翁汤加减等方治疗,颇有效验,遂编此书。作者辨析瘟疫霍乱,对其病因、治法等多所答辩。现有《中国医学大成》本。
证名。表里同病之一。见《万病回春·伤寒总论》。指营卫肌表和脏腑气血等俱见虚弱症象者。详虚证、表虚证、里虚证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