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细辛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透穴而刺,即一针多穴的刺法。又称透针法、透刺法。其法为刺入某穴后,将针尖刺抵相邻近的穴位但不可穿透皮肤,如地仓透颊车,条口透承山,外关透内关,合谷透劳宫等。本法为窦汉卿所创。在王国瑞撰的《扁鹊神应针
见针灸问对条。
《时病论》卷四方。又名雷氏芳香化浊法。藿香叶、佩兰叶各一钱,陈皮、制半夏各一钱五分,大腹皮(酒洗)一钱,厚朴(姜汁炒)八分,鲜荷叶(为引)三钱。水煎服。治五月霉湿,并治秽浊之气。
病名。出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又名奚魁蚬肉。系由脾胃积热,肝风上冲于目所致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其状色紫如肉,形类鸡冠蚬肉者即是。多生睥眦之间,然后害及气轮而遮掩于目。”治宜洗祛瘀,内服祛风泻热之剂,
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七。即米疽。见该条。《刘涓子治痈神仙遗论》作内疚疽。
病名。①指因寒湿侵犯下焦而致的小腹、睾丸牵引作疼,肿、痒、坠、胀的病证。治宜散寒止痛,服木香金铃丸。②指直肠脱出。《黄帝内经太素》卷十五:“……故冷气冲下广肠脱出名曰肠。”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白芥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泛指天气和地气的交会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。”王冰注:“夏至四十五日,阴气微上,阳气微下,由是则天地气交也。”张志聪注:“天地气交,阳气施化,阴气结成,成化相合,故万物华实。”
病名。见《金匮要略·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》。①指由内脏虚寒,复感风寒所致的剧烈腹痛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:“寒疝者,阳气积于内,则卫气不行,卫气不行则寒气盛也。故令恶寒不欲食,手足厥冷,绕脐痛,自汗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