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不大便。见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。《注解伤寒论》卷五:“古人登厕必更衣。不更衣者,通为不大便。不更衣,则胃中物不得泄,故为内实。”参见便秘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《循经考穴编》作商盖。即督俞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生平不详。著有《济世万全方》1卷,佚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。即肘后痈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掌禹锡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:LI13《灵枢·本输》原名五里。《圣济总录》名臂五里,《针灸资生经》又作手五里。属手阳明大肠经。位于上臂后外侧,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,距曲池穴3寸处(《针灸甲乙经》)。另说“在肘上二寸”
出清·马之骐《疹科纂要》。即伤寒谷黍,详该条。
即手第三指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手心主之筋,起于中指。”
病名。见《丹溪心法》卷五。又名石榴翻花发。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。因恚怒忧思,肝脾气逆所致。初起乳中结核大如枣栗,渐如棋子,不疼不痒,无红无热,一年或二、三年渐渐肿大,始生疼痛,痛则无解。未溃时肿若堆栗或
【介绍】:清代藏医家。系藏医北方学派医家。著有《论述医典释解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