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鸡娃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生于手脚丫间的湿疮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九。又名水渍疮。因久浸水浆或久居水湿之地,湿邪外渍加之局部磨擦而成。常发于手丫及脚丫部,初起患处肿胀,白腐起皱,继因磨擦而糜烂,流水,自觉痒痛,多见辛苦劳作
【介绍】:见孟继孔条。
眼科病证。为白睛红赤的证候。葆光道人《眼科龙木集》:“此肝经虚热也,……邪热法于肝经,虚则血流走于两目,故赤而侵睛。”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碎米柴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补阳还五汤条。
见《新本草纲目》。为苦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苦地胆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赤水玄珠》卷三。指眼珠痛,参见目痛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号瀛泉,又自号无系居士。年轻时曾任博士官职,后弃官,专攻医学。尤精于痘疹,著有《衍庆录》等书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