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农吉利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寸法之一。以拇指屈侧指节横纹两端间距离为1寸量取穴位,故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。”适用于四肢部取穴。
书名。孙鼎宜编撰。初刊于1932年。共六种:《伤寒杂病论章句》、《伤寒杂病论读本》、《难经章句》、《明堂孔穴》(附《针灸治要》)、《脉经钞》、《医学三言》。
见《闽书》。为佛手柑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八瘕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》:“脂瘕,在脂膜间,猝难踪迹,其苦腰背如刺,左右走腹中而切痛,少腹沉重,身体解,大小便血,时甚时止,此症妇人独患之。”《类证治裁·痃癖癥瘕诸积论治
揄,旧作摇。指明确判断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取诸外经者,揄申而从之。”揄,牵引;申,同伸。意谓牵引或伸展四肢来寻找外经上的穴位。
藏医学著作,藏名《据悉本温》。清初著名藏族医家德西·桑吉嘉措编著。成书于1686年。本书是目前流传的对《四部医典》的标准注解本。《四部医典》成书后,受所处时代的影响,未能及时传播。直至十二世纪才由宇陀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椿白皮,详该条。
病名。新生儿硬肿症,与肉硬相近似。以皮肤硬肿、冷、紫暗、舌质紫,口鼻流出血水为特点。其发病以先天禀赋不足,元阳虚弱,寒凝经络,气滞血瘀为多。常见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,寒冷季节发病较高,亦有少数因外感邪热
【介绍】:见孙一奎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