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荩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眼子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殷矩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古今医统》。即黄风内障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疡医大全》卷十四。系指疔生唇上。多由脾胃二经火毒上攻所致。症见疔生于上、下唇或口角处,初起如粟如芥,形小根深,周围有红而坚硬的根盘,可有白色疮头,自觉麻木痒痛,甚则红肿剧痛,壮热烦渴,二便不
针刺手法名。出明·徐凤《金针赋》。其法先进针至深部(1寸左右),行紧提慢按六次,觉微凉,再退针至浅部(0.5寸左右),行紧按慢提九次,此为一度,必要时可反复施术。适用于先热后寒,实中夹虚之症。本法以泻
脐风的俗称。详该条。
脉象。来疾去迟之脉。为表邪有余而里气不足。《注解伤寒论·平脉法》:“初持脉,来疾去迟,此出疾入迟,名曰内虚外实也。”
正骨器械。抱膝的别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六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大金牛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