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风热

风热

①风和热相结合的病邪。临床表现为发热重、恶寒较轻、咳嗽口渴舌边尖红、苔微黄、脉浮数,甚则口燥、目赤咽痛衄血等。②病证名。①乳子中风热,表现为喘鸣肩息(出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)。②风邪外感,表现为身热而口中气热(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卷上)。③“风邪伤于皮毛,入于脏腑,则令恶风壮热,胸膈烦闷,目涩多渴,故曰风热也。”(《太平圣惠方》)治疗以疏风清热为主,用桑菊饮银翘散加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医灯集焰

    书名。2卷。清·严燮撰于1864年。本书集诸医家之言,取“照医之灯”、“光明显耀”之意而题名。卷上医论、阴阳、五行、治法、望闻问诊;卷下察舌辨症、脉诀。大多用韵文、歌诀记述,并加注释。内容较简略。

  • 奇病论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奇病,是异于寻常的疾病。本篇所论述身重而喑、息积、疹筋、厥逆、脾瘅、胆瘅、五有余二不足、胎病、肾风等,皆有异于常病,故名。

  • 血少不孕

    病证名。出清·叶其蓁《女科指掌·种子门》。不孕症型之一。即血虚不孕。详该条。

  • 治痘大成

    见摘星楼治痘全书条。

  • 十一科

    见十三科条。

  • 王蘧(qú 渠)

    【生卒】:十一世纪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1088年(元祐三年)在京都开封任官职时患背疽,因医治疗不愈,后经徐州萧县(今安徽省萧县)张生为其火灸、敷药,约一月疮平。遂将所得有效方药编为《经效痈疽方》一卷。

  • 马茄子

    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蕤仁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金匮要略简释

    书名。秦伯未编著。作者认为:“钻研仲景著作,主要是学习他的辨证和治法”(见本书虚劳病),遂打乱原整理本的编次,按病类分为痉病、湿病、暍病、疟疾、虚劳病、消渴病、黄疸病、妇科病等37种,选录《金匮要略》

  • 陷谷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T43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别名陷骨。输(木)穴。位于足背第二、三跖骨结合部之前方凹陷处;或于内庭穴上2寸取穴。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静脉网。主治腹痛胀满,肠鸣泄痢,面目浮

  • 癥瘕痛

    病证名。由癥瘕积聚而引起的腹部疼痛。小儿多由营卫俱虚,内则伤于乳食,血积则为癥,气聚则为瘕,停滞积久,故作腹痛。症见肚硬而胀,痛则身冷如冰,按之则痛甚,或有面黄肌瘦,腹有青筋,昼凉夜热,蒸潮无时,乳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