鹭鸶藤
出《覆岩本草》。为忍冬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覆岩本草》。为忍冬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重楼玉钥》卷上:“牙匡之上,逐齿红肿,骨中极痛不可忍者,名爆骨搜牙。若通牙床上红肿,或在外牙床肿者,或在内牙床红肿,口内作烧生痰,名搜牙风。”治宜泻火解毒,消肿止痛。用紫地汤、五味消毒饮等加减
惊风的八种证候。《古今医鉴》:“夫小儿有热,热盛生痰,痰盛生惊,惊盛发搐,搐盛则牙关紧急而八候生焉。搐、搦、掣、颤、反、引、窜、视是也。搐者两手伸缩,搦者十指开合,掣者势如相扑,颤者头偏不正,反者身仰
经穴名,代号BL5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医学入门》作巨处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1寸,再旁开1.5寸处。布有额神经外侧支和额动、静脉。主治头痛,目眩,目不明,癫痫等。沿皮刺0.3~0.5
病证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即视瞻昏眇证。详该条。
出《斗门方》。为苍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莕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麻口皮子药之别名,详该条。
喉科著作。清马渭龄(醉古山人)撰于1840年。4卷。全书介绍喉风、喉疳、喉痧等三十余种喉科病,列述治疗方剂近百首。现存清刻本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木槿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脉因证治》卷下。《咽喉脉证通论》:“此症风因痰湿热,久积于内;或食炙煿厚味太多;或房劳抑郁所致。症见耳下红肿,渐趋项下及结喉之间。一边者轻,两边者重。喉内帝丁左右两旁如蛇盘之状,有黄白二色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