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九九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三部九候论

三部九候论

素问》篇名。主要讨论三部九候的诊脉法。以人身上中下分为三部,每部又以天地人分作三候,三部综合,共得九候。篇中指出三部九候脉必须相应,否则即属病态,并提示脉症合参的重要性。本文从三部九候的变化,了解病情和决断死生,故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抽筋

    即转筋。详该条。

  • 生药库大使

    明代官名。为生药库之最高官职,主管该库事务。参见生药库条。

  • 王九思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学家。字敬夫。鄠县人。明宏治丙辰进士,任吏部主事、郎中。与石友谅、王鼎象、王惟一共撰《难经集注》。

  • 败血

    败坏之血。参恶血条。

  • 龟龄集丹

    即鹤龄丹,见该条。

  • 候痫法

    小儿痫的诊候方法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·少小婴孺方》。候痫法:“夫痫,小儿之恶病也。”然气发于内,必先有候,常宜诊察其精神,而采其候。以手白肉鱼际脉青黑者,是痫候等二十八条为痫之初;以直视瞳子动,手足掣疭

  • 稚阴

    形容小儿身体当长,但阴精尚未充盈的生理特点。阴未足则不足以充养阳气,故小儿既为稚阴之体,也是稚阳之体。参见稚阳稚阴条。

  • 火罐气

    拔罐法的古代名。出《本草纲目拾遗》卷二。详火罐法条。

  • 唐传那保

    见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。为藏茄之藏语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上下配穴法

    配穴法之一。指上部和下部穴位配合应用。如牙痛取上肢的合谷,下肢的内庭;胃痛取上肢的内关,下肢的足三里等。